六祖戒坛夜坐

衣钵西来日,师归度岭遐。

独能持大鉴,岂但照恒沙。

祝发从初地,皈心礼法华。

千灯花氏国,大叶药王家。

风静幡无影,尘空镜不瑕。

荒池惟水月,古刹自烟霞。

园入虞翻宅,山馀赵尉衙。

菩提天外树,檐卜雪中花。

僧臈曹溪水,禅风顾渚茶。

南宗诸弟子,相见具袈裟。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六祖戒坛夜晚的宁静与庄严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邃意境。

首联“衣钵西来日,师归度岭遐”开篇即点出六祖慧能大师西行求法,最终回归岭南,隐喻佛法的传播与传承。接着“独能持大鉴,岂但照恒沙”以大鉴比喻佛法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无数众生的心灵,更体现了大师个人修为的高深。

颔联“祝发从初地,皈心礼法华”描述了大师剃度出家,一心向佛,通过诵读《法华经》深化信仰的过程。颈联“千灯花氏国,大叶药王家”运用象征手法,将佛教的光明比作千盏灯火,花氏国和药王家则寓指佛法的广度与深度。

尾联“风静幡无影,尘空镜不瑕”描绘了戒坛之夜的清静景象,幡动而无影,镜面如新,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清明。接下来“荒池惟水月,古刹自烟霞”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水月映照,古刹笼罩在烟霞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园入虞翻宅,山馀赵尉衙”则以历史人物的居所为背景,暗示佛法的深远影响。最后“菩提天外树,檐卜雪中花”以自然景观为喻,菩提树生长于天边,檐卜在雪中绽放,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不灭。

整首诗通过对戒坛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邃与庄严,以及大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收录诗词(3915)

欧大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方明府君敬擢户曹入留都

东都徵卓茂,南省得韦维。

仓部周司禄,民曹汉度支。

渥恩分雨露,清望重纶丝。

凫入丹墀日,莺迁紫禁时。

登朝鸣玉地,列署祝鸠司。

薄赋纾疲户,丰储给健儿。

频年多战伐,三辅已疮痍。

勉为留京计,深酬圣主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泛樵湖访吴而待

舍策出云谷,谋舟问水源。

共寻剡溪去,言访辟疆园。

开径求羊至,升阶兰芷繁。

呼童斸林笋,爱客倒山尊。

悬榻夕还下,赐书时更论。

为君留信宿,兴尽未回辕。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寄吴伯纶

忆尔下帷地,江边久介居。

门生趋立鹄,都讲报衔鱼。

学擅淹中术,经传壁里书。

东方犹削牍,诸葛已成庐。

簪组心何累,箪瓢乐有馀。

讵能谋伏腊,祇是狎樵渔。

庭草秋烟积,山窗夜月虚。

他时马南郡,幽躅更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洲上漫述

静觉閒居好,翛然野鹤姿。

明时犹未隐,吾道竟何之。

世路交情异,门墙过客疑。

才无鹦鹉忌,心已白鸥知。

乐在形忘处,肥因战胜时。

云霞双草屩,天地一茅茨。

计拙羞称士,途穷岂为诗。

侏儒徒自饱,肮脏尔何辞。

竞进才何有,躬耕力未疲。

秫田聊岁计,瓜地亦恩私。

秋月松杉净,江烟橘櫾垂。

阮庭无俗物,蒋径得幽期。

近市村醪少,经霜涧菊迟。

谁资鱼菽祭,敢望纻衣遗。

稷契身能许,巢由世不羁。

暂时甘土偶,前日见郊牺。

住岳同僧约,寻溪许客随。

知希惟我贵,柱下有馀师。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