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学者夏孙桐所作,名为《自题青镫有味旧图三首(其二)》。夏孙桐以学问深湛、博闻强识著称,此诗正是他个人学术生涯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白首编摩作蠹鱼”,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沉浸于书籍之中,如同书中的蛀虫一般,日夜不息地研读、整理文献,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忧危闲趣遣居诸”,在忧患与闲适之间寻找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祛卢文字吾妻史”,“祛卢”可能是指去除杂乱无章的文字,这里暗含着整理文献之意,“吾妻史”则可能是对妻子或家人的谦称,表明诗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善于与家人共度时光。“总是儿时未见书”,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时期未曾接触过的知识的渴望与探索,流露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孙桐作为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