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二首(其二)

今是昨非悔已迟,穷途甘受少年欺。

事经过后方知错,诗未删前不觉疵。

居士四休常自适,季仁三愿任人嗤!

朝朝睡到黄粱熟,懒看儿童乐岁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松的《杂感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现状的淡然态度。首句"今是昨非悔已迟"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过往错误的懊悔,认为后悔已经来不及,暗示了他可能在人生道路上走过弯路。"穷途甘受少年欺"则描绘了他在困厄中仍能接受年轻时的轻狂对待,显示出坚韧与宽容。

"事经过后方知错,诗未删前不觉疵"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经验教训的认识,经历过事情后才明白自己的过失,而在创作诗歌时未曾察觉的瑕疵也是如此。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和成熟。

"居士四休常自适,季仁三愿任人嗤"两句,"居士四休"可能指的是诗人选择的某种生活方式,即使他人嘲笑,也能自我满足,享受宁静。"季仁三愿"暗指孔子弟子曾皙提出的理想社会愿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理解,即使被他人讥讽,也坚守自己的愿望。

最后两句"朝朝睡到黄粱熟,懒看儿童乐岁时"以夸张的手法,写诗人宁愿沉浸在梦境中,不愿面对现实中的欢乐时光,流露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情绪,以及对世俗快乐的漠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世事的超脱,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收录诗词(202)

王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中偶成

朝向吴头行,暮投楚尾宿;

不见故乡人,家山月相逐。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送郑毓臣广文之厦门次梁子嘉大令韵

东海观潮缆乍收,乘桴又作鹭江游。

纵难苏、李同回汉,共信夷、齐不事周!

诗酒未能闲一日,姓名已自定千秋。

故乡风月无人管,早赋归欤莫滞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扫墓感作

云山相出没,天气半晴阴。

馔献生前嗜,山防日后侵!

杖头钱是纸,囊腹句成金。

恐惹亡亲恼,坟边不敢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画四首(其一)断雁

数点横天唳暮云,江南江北感离群。

看来字缺银钩断,咄咄书空怕见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