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何无适

二五之英,清通莹彻。有钟于躬,非贤则哲。

乌乎无适,自幼卓绝。奴仆选骚,铨衡庄列。

鞭霆走电,不可追籋。一操而存,肃整辔辙。

著书未就,不幸短折。既赋以奇,未易泯灭。

世外精神,笔头风月。有阅斯立,有妥斯魄。

既妥尔魄,既筑尔阡。是曰反终,是曰归全。

人生斯世,岂必百年。欲动情胜,万事出焉。

孰好孰恶,孰媸孰妍。孰过而改,孰善而迁。

一征物表,浩浩其天。风定水止,月印万川。

阴阳不独,动静不偏。既静复动,太极烱然。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名为《挽何无适》,出自宋代诗人王柏之手。诗中充满了哲理和深邃的思想,语言则既有古典诗词之美,又不失现代诗歌之意境。

开篇“二五之英,清通莹彻”两句,以“二五”比喻生命中的中年时节,“英”指的是人才或英雄,“清通莹彻”形容其才华横溢、心胸豁达。接着“有钟于躬,非贤则哲”表明诗人内心深处藏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和品格,不是普通的善良,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考。

“乌乎无适,自幼卓绝”自叙其一生与众不同的道路,从小就显露出不凡的才华。诗人通过“奴仆选骚,铨衡庄列”等句,描绘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和高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选择。

“鞭霆走电,不可追籋”则是说其思想如同迅雷激电,难以捉摸。“一操而存,肃整辔辙”表明诗人在面对复杂世事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守自己的节操。

接下来的“著书未就,不幸短折”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生命早逝、作品未竟的感慨。然而,“既赋以奇,未易泯灭”则表明其思想和精神虽遭遇不幸,但依然独特且难以消散。

“世外精神,笔头风月”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以及通过书写来捕捉那份如风月般美好的意境。以下几句,“有阅斯立,有妥斯魄。既妥尔魄,既筑尔阡。”则是说诗人的思想和作品建立了坚固的基础。

“是曰反终,是曰归全”意味着无论如何,最终都会回到一个完整的状态。“人生斯世,岂必百年”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欲动情胜,万事出焉”则是说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充满活力,可以激发万物。

最后,“孰好孰恶,孰媸孰妍。孰过而改,孰善而迁”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面对世界善恶、美丑时的宽容态度。紧接着“一征物表,浩浩其天”则是说通过一次次的领悟,诗人才理解到了宇宙的广大。

末尾,“风定水止,月印万川。阴阳不独,动静不偏。既静复动,太极烱然。”描绘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自然界与生命状态,表明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生命中静与动、阴与阳之平衡态度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丰富的情感和高洁的人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桐花散翁挽诗

瀫水之西,巍然一峰。是曰道坚,翔舞而东。

林峦蓊蔚,丘壑浑融。雍雍聚落,惟金之宗。

五世积累,钟此散翁。散翁颀颀,生有异质。

学敏而博,心广而实。乃孝乃睦,乃大其识。

教子一经,维宽而栗。教人尽己,维久无斁。

选举法坏,取士以文。决于一夫,升沈遂分。

良才美德,所甘隐沦。负我求我,负人非人。

两语垂训,风俗反淳。我之识翁,因翁二子。

典刑是亲,翼翼亹亹。曾不几见,翁遽不起。

我来哭翁,亦已晚矣。匍匐之义,真可愧死。

我既哭翁,亦相佳城。千嶂矗矗,万壑沄沄。

一丘永閟,昭明上征。万壑沄沄,千嶂矗矗。

子子孙孙,载昌载毓。

形式: 四言诗

梦江南.怀人二十首(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

道是情多还不是,苦为恨少却教猜,一望损莓苔。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江南.怀人二十首(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

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梦江南.怀人二十首(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

风尹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