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滩陈仕行

岁月催人鬓易丝,男儿谁分老柴扉。

功名君趁妙年立,出处人生识者稀。

仕路东西成远别,交情贫富莫相违。

长安多少真豪杰,未数裘轻与马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功名、友情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联“岁月催人鬓易丝,男儿谁分老柴扉”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让人的青丝变为白发,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岁月不待人的感慨。这里“老柴扉”象征着归隐田园的生活,暗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之外更深层次生活追求的向往。

颔联“功名君趁妙年立,出处人生识者稀”则进一步阐述了对功名的看法。它鼓励年轻人抓住青春年华,积极追求功名,但同时也指出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选择的人并不多。这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和知音难觅的悲哀。

颈联“仕路东西成远别,交情贫富莫相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仕途的变迁如同远别的朋友,虽然道路不同,但真正的友谊不应因贫富差异而改变。这句诗强调了友谊的纯粹性和坚韧不拔。

尾联“长安多少真豪杰,未数裘轻与马肥”以长安为背景,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的上层。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的权贵和豪杰。然而,在诗人看来,那些所谓的“豪杰”,仅仅因为拥有财富和地位而被称颂,并非真正的英雄。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真正价值的反思,即真正的豪杰应当是那些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保持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友情价值以及社会公正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

翟德方(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太祖洪武三年(一三七〇)举人,官归善知县。事见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四

  • 号:正轩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六首(其一)

飘风振长薄,夕日澹无辉。

良人久楚蜀,今在沅水西。

别时春花发,秋叶忽已飞。

无由通精神,梦寐长相随。

欲寄一尺书,临风久徘徊。

游鳞没水风,征雁杳云涯。

哀猿常对吟,冻乌亦并栖。

居然独处廓,坐使恩爱违。

何能一会晤,以慰凄恻怀。

形式: 古风

杂诗六首(其二)

浮萍无根蒂,泛泛江海间。

狂风簸巨浪,漂泊何当还。

亦似离家客,长年去乡关。

莽莽涉万里,迢迢度千山。

沉忧损精魂,远道多苦颜。

无为歌此词,恻怆伤肺肝。

形式: 古风

杂诗六首(其三)

大堤有游女,盛服佩鸣珰。

冶容丽皎日,锦绮华若英。

含情采秋绿,薄暮不盈筐。

问女何所思,叠叠哀怨长。

夫君久离索,杳邈江与湘。

寒凉人短褐,波浪泛舟航。

芙蓉谢初夕,岩桂亦已芳。

渺渺燕北归,飞飞雁南翔。

风飘流尘起,木落天雨霜。

俯视惭游鱼,仰观愧七襄。

此情君讵察,怀玉空自伤。

形式: 古风

杂诗六首(其四)

灿灿园中树,灼灼枝上花。

朝迎云间日,暮逐东逝波。

秦楼起荒烟,郑谷栖馀霞。

浮云等雾露,富贵焉足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