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当初曾记临岐语,蜀纸亲封。说与相逢。

祗是今番已不同。琴中传尽殷勤意,谁适为容。

鬓葆秋蓬。恨入檀心一寸红。

形式:

鉴赏

这首《采桑子》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张尔田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回忆与感慨。

“当初曾记临岐语”,开篇即以“临岐”二字,勾勒出离别时的情景,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词人试图捕捉并回味那段时光中的言语。接着,“蜀纸亲封”一句,不仅描绘了信件的精心封装,更暗含着对过去情感的珍视与怀念。通过“蜀纸”这一特定的物品,词人将时空拉回,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

“说与相逢”,词人回忆起与某人的相遇,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重逢,更是心灵的交汇。然而,“祗是今番已不同”,转折之处,词人道出了情感变化的无奈与哀愁。时间的流逝,让一切都不再如初,即使是曾经最熟悉的面孔,也变得陌生起来。

接下来,“琴中传尽殷勤意,谁适为容”,词人以“琴”为喻,表达了情感的传递与表达。在琴声中,蕴含着对对方的深情厚意,但这份心意却无人能懂,无人能接受,孤独与失落感油然而生。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这一媒介,将其与情感紧密相连,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鬓葆秋蓬。恨入檀心一寸红”,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收尾。鬓发如同秋日的蓬草,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衰败;而“恨入檀心一寸红”,则以红心檀木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愤恨。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象,更深刻地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情感变迁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状态和社会背景下的个人体验。

收录诗词(113)

张尔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雁来不带天涯信,几阵清霜。红粉雕墙。

日日高楼盼夕阳。锦衾特地今宵冷,懒卸梅妆。

万种思量。揉损罗衣金凤皇。

形式:

沁园春.鹤云有燕亡之悼,属为词以写其哀

老矣坡仙,一霎朝云,秋床竟空。

叹哀蝉促柱,芳韶苒苒,离鸾回枕,好梦悤悤。

怨结燕兰,恨摧湘蕊,受尽缠绵药裹中。

相思泪,有裙芜蝶紫,蜡桂鹃红。伤心谁貌惊鸿。

算祗少沈檀小象供。

忆病蚕丝褪,宽消腕玉,愁蛾黛蹙,瘦怯眉峰。

来日大难,他生未卜,除是依稀海上逢。

徘徊久,怅衙香一炷,尘苑千重。

形式:

东坡引.湖帆取静淑夫人绿遍池塘草词意绘图,以志悼亡之痛。敬题一解

芳塘看逾好。绿遍依前草。而今梦断云窗渺。

新词谁解道。新词谁解道。图中彩笔,琴间凄调。

愿来世、长相保。朱弦锦段浑閒了。伤心人已老。

伤心人已老。

形式:

好事近

珍簟接烟波,凉浸藕丝秋雪。

珊枕夜来红泪,总相思陈迹。

芙蓉泣露怨西,风容易旧情别。

梦醒半吃鸳被,画双双鸂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