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祗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

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

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想必只有红杏能理解我,它在竹林间显得格外鲜艳。
金谷园中,有几株杏花在清晨初露半开,武陵深处,溪水两岸的花朵全部盛开。
花瓣娇艳,每一片都重叠开放,即使千年一熟,也无人能探寻它的故事。
在明亮月光下,谁会漫步在宋墙边,那香气连同月影一起洒在衣襟上。

注释

祗应:只应。
红杏:指代春天的杏花。
知音:理解者,知己。
灼灼:形容鲜明、灿烂。
偏宜:特别适宜。
间竹阴:在竹林的阴影中。
半开:刚刚开放。
金谷晓:金谷园的早晨。
武陵深:武陵源的深处。
艳舒:娇艳地舒展。
子熟:果实成熟。
事莫寻:无人知晓的事情。
宋墙:古代的城墙,这里可能象征历史或隐秘之地。
明月:明亮的月光。
好香:芬芳的香气。
衣襟:衣服的边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桃花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之情。开篇“祗应红杏是知音”即点出了主题,红色的桃花如同知心的朋友,在静谧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灼灼偏宜间竹阴”则是对桃花与竹影相互映衬之美的描绘,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物象关系的细致观察。

“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两句通过对桃花开放情况和山谷溪流的描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早晨场景。这里,“金谷”、“武陵”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理想自然环境的一种设想。

接下来的“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则进一步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同时流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纷扰,对永恒美好追求的心境。这里,“子熟”可能暗示着时间的长久和事物的轮回。

最后两句“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则是在这样的美景中引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追寻。宋墙下的明月、桃花的清香以及其阴影与衣襟间的交织,都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是一篇描写春日桃花景色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海上从事秋日书怀

悠悠旅宦役尘埃,旧业那堪信未回。

千里梦随残月断,一声蝉送早秋来。

壶倾浊酒终难醉,匣锁青萍久不开。

唯有搜吟遣怀抱,凉风时复上高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海上和郎戬员外赴倅职

宋玉逢秋何起悲,新恩委寄好开眉。

班升鸳鹭频经岁,任佐龚黄必暂时。

乍对烟霞吟海峤,应思蘋蓼梦江湄。

一朝凤诏仲徵入,鹏化那教尺鴳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事

清明时节好烟光,英杰高吟兴味长。

捧日即应还禁卫,当春何惜醉朐阳。

千山过雨难藏翠,百卉临风不藉香。

却是旅人悽屑甚,夜来魂梦到家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海上春夕旅怀寄左偃

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悽悽。

月生楼阁云初散,家在汀洲梦去迷。

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

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