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道中二十韵

已逐黄尘老,初为故国行。

计程随逆旅,问俗愧诸生。

顿顿舂新谷,村村护旧茔。

建旗看屋峻,鉴发得溪清。

险莫惊新岭,行当慎考坑。

人烟愁处绝,衰草望中平。

晓日迎过渡,轻风送出城。

天心藏暮雨,冬气发初晴。

径转逢樵唱,山幽忆鸟鸣。

忽惊苍树断,知有白云横。

稻草盘空挂,松毛近火擎。

林深霜作色,溪响碓无声。

阡陌随山曲,陂塘待雨盈。

劳人下担急,健妇把锄轻。

野宿惟防虎,山城竟卖鲭。

西江时转粟,南国久停钲。

昨者闻传诏,三方尽撤兵。

云帆朝不至,蔀屋夜常惊。

几见东家饱,先愁小市争。

曝芹谁许献,桑梓最含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汪楫创作的新安道中的二十韵,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新安道上的所见所感。诗中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乡村生活的淳朴,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已逐黄尘老,初为故国行”,诗人自述随着岁月流逝,踏上故乡的土地,表达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计程随逆旅,问俗愧诸生”描述了旅途中的计程问俗,流露出谦逊和对知识的敬畏。

诗人沿途观察到“顿顿舂新谷,村村护旧茔”,展现了农耕生活和对祖先的尊重。他对自然景观也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建旗看屋峻,鉴发得溪清”,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和宁静心境。

在行进中,诗人提醒自己要谨慎前行,“险莫惊新岭,行当慎考坑”,同时感叹人烟稀少和景色的荒凉。“晓日迎过渡,轻风送出城”,描绘了早晨的清新和傍晚的离别。

诗中还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人烟愁处绝,衰草望中平”,反映出社会的凋敝。诗人观察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劳人下担急,健妇把锄轻”,以及对食物供应的担忧,“野宿惟防虎,山城竟卖鲭”。

最后,诗人提到战争结束的好消息,“昨者闻传诏,三方尽撤兵”,但仍忧虑百姓的生活,“云帆朝不至,蔀屋夜常惊”。他期待着丰收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对乡亲们生活的深深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25)

汪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渐江墓

画师墓上百株梅,尽是当年密友栽。

山径风高吹半折,花时更得几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中山七夕次石来韵

他乡七夕今年好,放眼能穷万里天。

白露自零官烛外,银河直下海云边。

拂竿不见珊瑚树,登俎真成玳瑁筵。

闻道弓衣有人织,兴酣写与布头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马耕田歌

中山山多稻田寡,耕不见牛时见马。

曳犁负轭当町畦,编草络头泥没髁。

喷沫徒怜气凋丧,局蹐安知材尽下。

王良伯乐无时无,不待悲鸣泪先洒。

侧闻洪武开国时,曾来此地求騧骊。

连樯累舶动千匹,购买不惜倾高赀。

陟险冲波有底急,每翻旧史常怀疑。

维时布衣起江左,涣号止及东南陲。

壮士健儿恣腾踔,步卒敢向中原窥。

圉人太仆但充位,登床厌谷皆虚词。

谁欤忽建凿空计,外厩祗藉长风吹。

飘飖远致列云锦,骑出奚啻熊与罴。

永辞绝域骋皇路,寸长一技皆得施。

不走沙场絷畎亩,吁嗟尔马生何迟。

今制三年两入贡,使者执鞭大夫控。

天子垂裳顾曰嘻,此物何烦跨海送。

异域从教宝骕骦,天家绝不求麟凤。

终老丘园何足惜,竟辱泥涂亦堪痛。

吁嗟尔马无自伤,不逢汤武逢虞唐。

纵有龙媒四十万,中山只作华山阳。

形式: 古风

题五子樽酒论文图

汪子无才负傲骨,寻常出门少亲昵。

僻壤相逢吴野人,风尘意气胶投漆。

野人之友亦落落,论诗共许孙与郝。

几处歌声向一镫,吴陵新安与焦获。

焦获自昔多名家,孙郎动向人前夸。

眼中难见李叔则,户外忽来王幼华。

王生结交殊不苟,屈指素心惟五友。

预愁他日走长安,不似于今时聚首。

西湖戴苍能写真,游子不顾囊中贫。

却将渭北江东意,图成樽酒共论文。

更有黄山江天际,画水画石多生气。

援笔添写两株松,百尺寒冈接苍翠。

装来卷轴喜同看,皓首孙郎酒不乾。

郝子撚须时欲笑,吴生抱膝动长叹。

汪子把卷苦抑郁,王生惜别何辛酸,王生王生劝尔且尽樽前欢,明日徒从纸上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