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分水岭

夜半风撼山,苦雨歇初晓。

高峰吹成冰,草树叶尽缟。

行行入云中,稍稍临木杪。

恍疑天宇近,渐觉溪溜小。

挺身陵绝顶,夐与人代杳。

篁竹互蒙笼,冈峦亘萦绕。

乃知七闽境,如此平地少。

攻击固其然,割据亦可考。

始悟淮南书,铺陈苦未了。

右顾远中原,前瞻临岭峤。

边马犹乱华,淮濆尚云扰。

故乡岂不怀,甘心混蛮獠。

九夷傥可归,吾愿从高鸟。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夜狂风摇撼山峦,苦雨初停天微明。
山顶瞬间凝结成冰,草木叶皆披素装。
步履不停直入云霄,渐渐接近树梢顶端。
恍若天空触手可及,溪流渐小如丝线。
挺身攀至峰顶,人世沧桑已远离。
竹林交错遮掩,山冈连绵不断。
方知福建之地,平地少有如此景象。
固守一方本是常态,割据称雄也可见证。
此刻才明白淮南之书,详述此地艰辛。
回首中原遥远,前瞻岭峦峻峭。
边疆战马纷乱,淮河沿岸仍动荡。
故乡之情怎能忘怀,却甘愿融入蛮荒之地。
若是能回归九夷之地,我愿随飞鸟翱翔。

注释

夜半:深夜。
风撼:狂风摇撼。
苦雨:久雨。
初晓:天刚亮。
高峰:山顶。
冰:冰冻。
缟:白色覆盖。
行行:步步前行。
木杪:树梢。
陵:攀登。
夐:极远。
九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高鸟:飞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行于山中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开篇即以“夜半风撼山,苦雨歇初晓”勾勒出一个荒寒而又神秘的自然界面貌,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那种环境的险峻与诗人的孤独感。

接着,“高峰吹成冰,草树叶尽缟”更深了一层次地描写了山中的景象,冰冷与荒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随后“行行入云中,稍稍临木杪”表明诗人在这险峻自然环境中的探索和攀登。

在“恍疑天宇近,渐觉溪溜小”中,诗人的视角由远及近,由宏观转向微观,这种转换不仅是对景物的观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引出了“挺身陵绝顶,夐与人代杳”的壮阔之情。

接下来的“篁竹互蒙笼,冈峦亘萦绕”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复杂和诗人的探险过程。紧接着,“乃知七闽境,此如此平地少”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地区独特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认识。

“攻击固其然,割据亦可考”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上这一地区军事行动和领土争夺的思考。随后,“始悟淮南书,铺陈苦未了”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古籍,对于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两句“右顾远中原,前瞻临岭峤。边马犹乱华,淮濆尚云扰”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与对当前战事的忧虑。结尾处,“故乡岂不怀,甘心混蛮獠。九夷傥可归,吾愿从高鸟”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上楮平山

层阴生万里,岁晚岚雾昏。

终日转盘道,那知入寒云。

忽上最高顶,划见众山繁。

嵯峨插苍旻,迫窄塞厚坤。

俯仰混一气,眺听属无垠。

直欲溯丰隆,逝将排帝阍。

小臣敢上诉,边尘暗中原。

天宁忍下土,厌此豺虎群。

庶几动真宰,一洗戎马氛。

此意复茫昧,侧伫扬精魂。

形式: 古风

下马桥

悠悠望深松,置马长路侧。

岂为服誓言,良以尊旧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职]韵

与孙太冲游湖上寺

作客岁月久,新春生白须。

淹留竟何为,闭户犹翻书。

今朝天气佳,逍遥步城隅。

初旭野尚晦,青草含露濡。

好风如有期,微漪满平湖。

白日照原野,青山开画图。

晴林峰外稠,坏塔烟中孤。

山坳见修竹,游步得僧居。

地偏兰茝芳,气暖夭桃舒。

何年深宫姬,藁葬依浮图。

一往随化迁,岂复平阳车。

顾之三叹息,不饮定何如。

形式: 古风

与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游南涧同赋四首(其四)

三日山中游,溪山未全究。

却羡畬田人,春晴斸烟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