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作诗答之

群峰罗立青巉巉,中有佛庙名香严。

飞泉汹涌出峰后,四时激射喧苍岩。

跳珠喷雪几百丈,下注坎险钟为三。

援萝俯瞰石底净,明镜光溢青瑶函。

淙流四走渠为窦,左右吞啮何其馋。

缘源散讨不知极,但见洞穴争嵚嵌。

攀藤直上出云背,岩户秘邃疑神缄。

仰窥阴洞看悬乳,白龙垂须正䰐鬖。

或凝如盖覆宛宛,或散如指长掺掺。

有台高下且十数,如以势位相临监。

平铺老藓柔可坐,谁藉绿罽遗不拈。

北山之石何琐碎,形制一一如镌镵。

叩之清越诸谷应,不意此地闻韶咸。

已霜桂树垂冻壁,未腊梅蕊辉晴岚。

浮屠曰仙好事者,奄有胜迹穷搜探。

书之远寄龙山下,云此仅止存都凡。

先生以本来示我,谓我所好同甘咸。

相期历览在他岁,事高意笃非予堪。

人生萧散不易得,常苦世累为羁衔。

吾徒幸当治平日,况又无事于牵贪。

便须巾车不可后,愿以几杖从君南。

形式: 古风

翻译

众多山峰排列青翠,其中有一座佛庙名叫香严。
山后飞瀑奔腾,四季喷洒在苍岩,声势浩大。
泉水如珠串、雪溅数百丈,注入深坑,钟声回荡在其中。
攀援藤蔓俯瞰,石底清澈如镜,青瑶般的光泽四溢。
流水四散,形成沟壑,两侧岩石贪婪地吞噬着它们。
沿着源头探索,不知尽头,只见洞穴错落,形状奇特。
沿着藤蔓直上云端,岩洞幽深,仿佛被神灵封印。
抬头仰望,阴暗洞穴中悬垂的钟乳石,像白龙垂须。
有的钟乳石如伞盖覆盖,有的如手指细长。
有十几层平台高低错落,仿佛以地位相对而视。
古老的苔藓平整如席,无人坐过,绿毯般柔软。
北山的石头为何如此琐碎,形状却精细如雕刻。
敲击石头,清脆的声音回应山谷,没想到此处能听到美妙音乐。
霜降后桂花挂满冰凌,冬至前梅花初绽,景色宜人。
名叫仙的好心人,深入探寻这些美景。
写下这一切寄往龙山,说这里平凡而珍贵。
先生以本真示我,说我与他一样热爱这些风景。
期待来年一同游览,心意坚定,我力有未逮。
人生难得闲适,常被世俗牵绊。
我们有幸生活在太平时期,无事可扰。
立刻跟随你,不愿落后,希望持杖随行南下。

注释

罗立:排列。
佛庙:寺庙。
汹涌:水流奔腾。
喧:喧闹。
坎险:深坑险峻。
萝:藤蔓。
瑶函:青玉般的容器。
馋:贪婪。
嵚嵌:高低错落。
云背:云层之上。
岩户:岩洞入口。
䰐鬖:形容钟乳石如龙须。
宛宛:伞盖状。
掺掺:细长状。
势位:地位高低。
绿罽:绿色的地毯。
琐碎:零碎。
镌镵:雕刻。
韶咸:美妙的音乐。
霜桂:霜降后的桂花。
浮屠:和尚。
龙山:地名。
本来:本性。
甘咸:共同的爱好。
萧散:闲适。
羁衔:束缚。
治平:太平时期。
巾车:乘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韩维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香严寺周边的自然景观。首句“群峰罗立青巉巉”展现了山峰峻峭挺拔的景象,而“飞泉汹涌出峰后”则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接下来,诗人通过“跳珠喷雪几百丈”形容泉水飞泻的气势,以及“援萝俯瞰石底净”和“明镜光溢青瑶函”的描写,突出了山石的洁净与水光的明亮。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山洞的奇特,如“岩户秘邃疑神缄”,悬乳如龙须,形态各异,令人惊叹。山中还有高低错落的平台,老藓覆盖,环境宁静。诗人感叹北山石的精致,声音清脆,仿佛山谷间的共鸣,让人联想到韶乐。

最后,诗人提到孔先生邀请他一同游览,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感慨人生短暂,希望能放下世事牵绊,与友人共享这宁静的时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宁极

雨滴庵上茅,风乱窗外竹。

繁声夜入耳,欲寐不得熟。

独怀归田客,石径滑马足。

连山暗秋雾,一灯何处宿。

形式: 古风

王家渡

浮舟乱清洛,中流望嵩少。

山晴水光晚,蓝碧近相照。

倚崖睨落日,坐觉身世小。

叹息浮生劳,临风一长啸。

形式: 古风

王詹叔惠酥

兴平产良酥,厥品为第一。

岁时盛献馈,霜梨副冰蜜。

东来连车轸,并走卫霍室。

盘筵得此物,主意自为毕。

詹叔官西州,遗我资口食。

甘知马酒薄,素觉鹅肪失。

我今农里人,藜藿度閒日。

多惭掷嘉味,徒用饱仁术。

厚意如何报,还持况贤质。

形式: 古风

东窗

高窗不掩秋气清,下见瓦沼涵泓澄。

雨洗浮萍翠色静,青丛绿蔓相缠仍。

阶前童童两好树,上有鸣禽不可数。

杖藜书生爱苦吟,独立西风无旦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