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龚寅谷梁溪返棹图

三篙滑笏波纹绿,瓜皮艇子清溪曲。

飞絮因风宛转飏,落花如雨参差续。

亭亭九峰削青玉,苍翠空濛看不足。

立堠倾欹俯碧流,浮图突兀撑红旭。

渲染烟云归尺幅,江乡景物萦心目。

故园已是莽榛芜,秀嶂依然妙林麓。

我亦飘零书剑身,君为五斗折腰人。

从头却话家山旧,过眼空怜岭峤春。

一瓯香啜蛮溪茗,千里羹思吴下莼。

何当共泛蓉湖棹,芳草垂杨兴问津。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画描绘了龚寅谷梁溪返棹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开头“三篙滑笏波纹绿,瓜皮艇子清溪曲”两句,以轻盈之笔勾勒出小舟在碧波上轻轻滑行的情景,绿波荡漾,如同水墨画中的淡雅色彩,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清凉与宁静。

“飞絮因风宛转飏,落花如雨参差续”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如同轻盈的羽毛在空中旋转;而花瓣则像是细雨般洒落,参差不齐地铺满了水面,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画面。

“亭亭九峰削青玉,苍翠空濛看不足”中,“九峰”高耸入云,犹如雕琢的青玉,其上的苍翠之色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立堠倾欹俯碧流,浮图突兀撑红旭”则通过具体的事物——立堠(路标)和佛塔,以及它们在晨光中的映照,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同时也赋予了作品宗教与人文的双重意味。

“渲染烟云归尺幅,江乡景物萦心目”表达了画家如何将广阔的自然景色浓缩于画布之中,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江乡的美景,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故园已是莽榛芜,秀嶂依然妙林麓”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变化的感慨,虽然家园已变得荒芜,但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依旧如初,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始终不变。

“我亦飘零书剑身,君为五斗折腰人”两句则是对自身和朋友处境的自述,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为了生计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从头却话家山旧,过眼空怜岭峤春”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希望未来能重拾旧日的快乐与自由。

最后,“一瓯香啜蛮溪茗,千里羹思吴下莼”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通过品茗和思乡的情感,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温情。

“何当共泛蓉湖棹,芳草垂杨兴问津”则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希望与朋友一同泛舟湖上,享受自然的美好,共同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与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龚寅谷梁溪返棹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蕴含了对自然、友情、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0)

杜友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李刚烈公遗像敬成五律四章(其一)

闻说干镆器,腾辉正少年。

万言空献策,一障竟乘边。

小试原堪惜,孤忠更懔然。

东林遗泽在,大节继先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李刚烈公遗像敬成五律四章(其二)

蕞尔城如斗,纷然贼似毛。

檄飞南八箭,靴插侍中刀。

奇迹石同永,英风阁并高。

捐躯到隶仆,无愧帝恩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题李刚烈公遗像敬成五律四章(其三)

儒雅恂恂度,交游款款情。

绛侯原长者,秀实本书生。

遇变能筹策,临危尚整缨。

可知真气节,不在论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李刚烈公遗像敬成五律四章(其四)

京国通名早,天涯学步迟。

典型光邑乘,风范是吾师。

眷旧公卿在,哀荣妇孺知。

旂常绍前烈,好泐纪功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