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四明

四明开郡溟涛中,地与欧越相交通。

更唐历宋生息异,民物实与诸华同。

南渡故族多依止,文献往往存流风。

安知百年太平后,楚涉作俑先群雄。

海滨忽举烽火起,城廓但见烟雾濛。

当时海内久宁谧,父老不识操戈弓。

出门相见共垂泣,何异犬豕遭罴熊。

庙堂安坐共肉食,谁肯谋虑殚贞忠。

偷安苟出一时算,表请章服蓬莱宫。

朱温遂得拜使节,侯景未几超上公。

遂令乐土成割据,不复众水归朝宗。

时清送君还故里,使我怀感心忡忡。

剩水残山定何似,故家乔木应已空。

念昔东行曾到日,郡中名胜多探穷。

湖心寺前秋月白,曹娥江上春花红。

别来屈指三十载,回首旧游难再逢。

逢君归去吊遗迹,缄书为报西飞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送人归四明》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通过描绘四明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感慨。

诗中首先概述了四明郡的历史地位,指出其地理位置独特,与欧越相通,并在唐宋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兴衰。接着,诗人描述了南渡后的族群融合,以及文献留存的流风余韵。然而,随后笔锋一转,揭示了历史上的动荡与战争,如“海滨忽举烽火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民的苦难。诗人感叹于庙堂之上的官员们在和平时期只顾享乐,缺乏远见与忠诚,最终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最后,诗人以送别友人归乡为契机,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湖心寺的秋月、曹娥江的春花,这些自然景观成为了诗人记忆中的亮点,而分别之后的三十年,使得这些回忆更加珍贵。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带回故乡的消息,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土的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家乡深厚情感的表达,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商贾行

扬州桥南有贾客,船中居处无家宅。

生涯常在风波间,名姓不登乡吏籍。

前年射利向蛮方,往平行贩越海洋。

归来戴货不知数,黄金绕身帛满箱。

小妇长干市中女,能舞柘枝歌白苧。

生男学语未成音,已教数钱还弄楮。

陌头车轮声格格,耕夫卖牛买商舶。

形式: 古风

为盛惟性题谢孔昭画山水

我本渔樵山水客,半生放浪狂踪迹。

十年朝谒明光宫,回首洞庭云雾隔。

几回飞步凤凰台,大江茫茫万里来。

黄旗紫盖披天起,王气葱笼五色开。

登临壮观快心目,九点齐州烟雾簇。

千金不惜沽酒赀,自信平生心事足。

归来重觅洞庭游,水光冷浸山光秋。

故人喜我天上至,依旧忘机有白鸥。

行将结佩趋金阙,分襟复与亲知别。

诗成写向画中看,蓬岛三花不堪折。

形式: 古风

李龙眠山居图

群山苍翠开云屏,中有飞瀑悬青冥。

绿阴深锁白日静,千岩万壑花娉婷。

龙眠居士神仙客,平生常著游山屐。

荒崖幽谷遍经行,野鹤閒猿总相识。

百年人去空青山,独留翰墨传世间。

画中三友如何即,高躅那远那能扳。

我生夙抱林泉癖,家住吴家山水国。

十年游宦客京华,回首五湖烟树隔。

晴窗对画归兴新,绿萝飞花瑶草春。

我当招起龙眠友,拂袖同为林下人。

形式: 古风

右掖门对雪

东阁旸初起,西山雪尚凝。

风沈金铎静,云拥玉楼层。

贾谊留宣室,相如卧茂陵。

自惭衰朽质,进退两怀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