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一)送友人还富沙

山城何岁无风雨。楼台底事随波去。归棹望谯门。

沙痕炯断云。诗成空吊古。想像经行处。

陵谷有馀悲。举觞浇别离。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菩萨蛮》其一,送别之作。全诗通过对山城风雨和楼台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无限哀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山城何岁无风雨”以问代叹,反映出山城久无风雨之象征着时间的静止与平淡。接着“楼台底事随波去”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情怀,楼台下的事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行渐远。

“归棹望谯门”中,诗人提笔之时,心中充满了对故人的思念与不舍。棹,即船桨,也就是驾驭小船回家的工具;谯门,是古代城门的名称,这里用以指代家乡或归宿之地。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在归途中的心境,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眷恋。

“沙痕炯断云”则是景象与情感的交融,沙痕,即沙滩上的车轮印迹;炯,形容月光明亮。诗人在这里通过沙滩上断续的车辙和清晰的月光,描绘出一幅别离时刻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诗成空吊古”表达了诗人完成诗作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之情。这里的“吊”,即挂念、思念之意,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去回味和缅怀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接下来的“想像经行处”则是诗人在心中勾勒出曾与友人同行之地的情景。这里,“想像”表明这些都是诗人的内心活动;“经行”,即常走的地方,指的是朋友共同度过时光的地点。

“陵谷有馀悲”中的“馀悲”,即是剩余的哀伤和不尽的忧愁。陵谷,即山谷,这里用以象征深远而又孤寂的自然环境,也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与悲戚。

最后,“举觞浇别离”则是诗人在朋友分别之际,举杯相赠,以酒为媒,表达彼此间难以割舍的情谊。觞,即古代饮酒器具,这里指的是宴会上用来祝酒的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深切哀愁,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四)

雨馀翠袖琼肤润。一枝想像伤春困。老眼见花时。

惜花心未衰。酿成谁与醉。应把流苏缀。

泪沁枕囊香。恼侬归梦长。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五)政和壬辰东都作

黄莺啼破纱窗晓。兰缸一点窥人小。春浅锦屏寒。

麝煤金博山。梦回无处觅。细雨梨花湿。

正是踏青时。眼前偏少伊。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戏呈周介卿

拍堤绿涨桃花水。画船稳泛东风里。丝雨湿苔钱。

浅寒生禁烟。江山留不住。却载笙歌去。

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

微云红衬馀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欹枕画檐风。

愁生草际蛩。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