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占得中吴第一清,莼鲈里社可鸥盟。

七层灯火重湖影,千尺阑干两市声。

欸乃歌分长短律,往来帆带古今情。

三高岂是无名利,祗与时人有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占据着江南最美的地方,这里的生活就像与鸥鸟结盟般自由。
万家灯火倒映在重叠的湖面,高高的栏杆下是喧闹的市井之声。
摇橹歌声时长时短,随波逐流的船帆承载着古往今来的故事。
三位高人并非不追求名利,只是他们看待这些与世人有所不同。

注释

中吴:古代吴地的中心,这里指江南地区。
莼鲈:莼菜和鲈鱼,代指家乡的美味和归隐生活。
鸥盟:比喻与自然和谐相处,或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友谊。
七层灯火:形容城市的繁华景象,灯火通明。
千尺阑干:极言楼阁栏杆之高,象征地位或视野的开阔。
欸乃歌:摇橹时发出的声音,也指渔歌。
三高:指古代三位品格高尚的隐士:范蠡、张翰和陆机。
无名利:不追求世俗的名声和利益。
时人:当时的人,指社会上一般人。
重轻:这里指评价的轻重,意为三位高人的价值在世人眼中可能被低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江景画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松江的深情。"占得中吴第一清"表达了诗人对于松江水质之清澈的赞赏,"莼鲈里社可鸥盟"则是说在这清澈的水中,鱼儿悠然自得,好像与人结成了盟誓。接下来的"七层灯火重湖影,千尺阑干两市声",通过对夜晚灯火映照下的湖面和高阁回响的声音进行描绘,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宁静的意境。

诗中接着写到"欸乃歌分长短律,往来帆带古今情",这里的"欸乃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歌曲或乐调,而"长短律"则是指不同节奏的音乐。整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来回味和传承历史与现代的情感。

最后两句"三高岂是无名利,祗与时人有重轻",这里的"三高"可能是指松江附近的地理特征,而"无名利"则是在强调这些美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这些自然之美与时光和人的感受紧密相连,具有深远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松江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情感的回味,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深厚的情感和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林可山荐毛监场写梅

汉庭延寿丹青名,解使蛾眉休甲兵。

之子懒作乃翁画,直向梅花苦用情。

笔端不复污脂粉,临成天地无边清。

更将此意语君复,岁寒应与孤山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泊然亭

举世正营营,閒中意味深。

无忧伸足梦,自乐曲肱吟。

火软香凝穗,檐虚树长阴。

客来难举似,指水印禅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苦雨

农事正纷纷,天时异所闻。

举头方见日,翻手又为云。

茅舍蛙分部,槐庭蚁失群。

裁成忧国疏,斋沐告吾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虎丘

心境空时喜地偏,杖藜来勘点头禅。

重门锁住海心石,一剑截开冰底天。

谁记珣珉曾院宇,尚传吴越共山川。

阑风剩月知人意,塔影松声落坐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