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五)

山中幽兴尽无穷,不管萧萧四壁空。

渐觉愚巾便暑戴,偶逢贤酒亦时中。

映阶草色带朝雨,隔屋笋香吹晚风。

搔首南窗有奇事,绿杨初破石榴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山中的幽静情趣无穷无尽,任凭四面墙壁冷清萧瑟。
渐渐觉得即使炎热也愿意头戴粗布帽,偶尔遇到美酒也会适时畅饮。
台阶旁的草色因早晨的雨水而显得清新,隔着房屋能闻到竹笋的香气随晚风飘来。
在南窗前挠头思索,发现一件奇妙的事:绿色的杨柳枝头初绽出石榴般的红色花朵。

注释

山中:指深山之中。
幽兴:幽静的情趣。
萧萧:形容冷清或风声。
四壁空:四周空旷无人。
愚巾:粗布头巾,表示朴素的生活方式。
暑戴:在炎热时戴。
贤酒:好酒,指品质优良的酒。
时中:适宜的时候,这里指适口。
映阶草色:台阶旁的草色。
朝雨:早晨的雨。
隔屋:隔着房屋。
笋香:竹笋的香气。
晚风:傍晚的风。
搔首:用手抓头,表示思考或疑惑。
南窗:南边的窗户。
奇事:令人惊奇的事情。
绿杨:绿色的杨柳。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宋诗《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五)》是黎廷瑞所作,描绘了山中隐居的生活情趣。首句“山中幽兴尽无穷”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深深喜爱和无尽的雅兴。第二句“不管萧萧四壁空”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环境清寂的淡然态度,不为外界空旷而感到困扰。

接下来,“渐觉愚巾便暑戴”写诗人适应了山中气候,即使夏日炎炎也能以朴素的头巾抵挡,流露出一种随性自然的生活哲学。“偶逢贤酒亦时中”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共酌的惬意时光,偶尔品佳酿,更显闲适。

“映阶草色带朝雨,隔屋笋香吹晚风”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清晨雨后青草的清新和傍晚竹笋散发的香气,营造出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最后,“搔首南窗有奇事,绿杨初破石榴红”以动作和景物收尾,诗人望着窗外初绽的绿杨和石榴花,心中充满惊奇和喜悦,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中的闲适与乐趣,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欣赏。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四)

心镜翛然澹似僧,悠悠观化寄枯藤。

云来云去閒舒卷,花落花开小废兴。

吹笛强呼从百里,种瓜清隐学东陵。

野人知有观书癖,远饷松肪续夜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三)

从来麋鹿合山林,无奈迂疏习已深。

食用且空犹种秫,典书未赎更修琴。

少豪论事唯扪舌,晚静观空颇得心。

莫笑山翁无事业,种花莳竹自成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二)

正是花时坐弗邀,出门新绿满江皋。

池塘滟滟鸣姑恶,草树阴阴度伯劳。

宿酒转添胸磊磈,游丝欲乱鬓萧骚。

西畴昨夜春膏满,免得人间费桔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一)

黄尘两鬓欲苍华,岁岁东风不在家。

不学郭驼归种树,却随刘跛去看花。

浮名未值蒲萄酒,晚味思参橄榄茶。

缥缈风烟新绿起,村南村北已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