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蚊虫只为口如针,火劫烟攻退又侵。
风露尽多呼吸处,破窗残隙莫相寻。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其二)》。诗中以蚊虫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的生活习性。"蚊虫只为口如针",简洁地刻画出蚊子微小而致命的叮咬特性,比喻其吸血的贪婪。"火劫烟攻退又侵",则暗示蚊虫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适应,即使在烟火缭绕中也能穿梭,显示出其生存的顽强和不易驱除。
接下来两句"风露尽多呼吸处,破窗残隙莫相寻",进一步描绘蚊虫寻找猎物的场景,它们在夜晚的微风和露水中活跃,专找房屋的破窗缝隙进入,展现了其狡猾和隐秘的觅食行为。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既表现了蚊虫的特点,也寓含了对自然生态的感慨。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散漫飘萧豹脚长,小窗飞入闹昏黄。
月明蕙帐今空在,借问为谁逐客忙。
霜落俱看扫迹空,雨馀又听放声同。
生民膏血能多少,尽在馋肠利觜中。
自与山灵有宿期,题诗屡报入山时。
林间二客烦相待,拂拭苍苔看旧诗。
路岐筋力久难堪,偶为山人过水南。
明月轩中一斗酒,浮丘今夜共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