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离亭对衰柳,落日送行客。
秋声在孤屿,兴来恣探陟。
台殿澄夕阴,明灯照禅室。
夜静山月高,潭虚映空色。
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
浮云亦何意,聚散随所适。
风叶逐归蓬,霜空起寒笛。
这首明代华察的《秋夜送户部家叔登黄阜》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秋日景色和内心的感悟。首句“离亭对衰柳”以离别亭边的老柳树渲染出离别的凄凉氛围,"落日送行客"则进一步烘托出夕阳西下、行人渐行渐远的场景。接着,“秋声在孤屿”写出了秋风吹过岛屿,引发的寂寥之声,诗人借以抒发兴之所至的游历之志。
“台殿澄夕阴,明灯照禅室”转而描绘夜晚的宁静,明亮的灯光照亮了禅房,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思考。随后,“夜静山月高,潭虚映空色”描绘了月光洒在寂静山间,潭水空灵如镜,反映出诗人超脱尘俗的心境。
最后两句“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运用比喻,将潭水比作洗去心灵尘埃的镜子,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的洗涤,达到了超脱世俗烦恼的境界。全诗以景寓情,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超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不详
日出天气清,山中怅幽独。
登高一眺望,风物凄以肃。
流水映郊扉,炊烟散林屋。
秋原一何旷,薄阴翳丛竹。
时闻鸟雀喧,因念禾黍熟。
悠悠沮溺心,千载犹在目。
仲夏苦昼永,薰风起将夕。
圆景海上来,照此山中客。
坐令微暑消,兼使众累释。
兴至时命觞,露下复移席。
因耽水竹居,遂同鱼鸟迹。
盘游岂忘返,玩物聊取适。
台空人影疏,夜静潭气白。
参差树杪峰,历历辨咫尺。
超然悟真境,万物一虚寂。
初日照台上,兴来成独游。
天高宿雾尽,木落空山秋。
晓色侵残鬓,新寒上故裘。
吴门隔烟水,怅望空悠悠。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