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景象和友人离别之情的诗。开篇“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两句,通过对“少年”战士的描绘,以及“东至旧徐州”的历史地名,展现了边疆的苍凉与古老。
接着,“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战争的氛围,其中“远属平津阁”可能暗指军队的远征,而“前驱博望侯”则是对将领勇猛形象的塑造。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边塞之战的艰苦与悲凉。其中,“向营淮水满”表现了战争中军营的环境,而“吹角楚天秋”则是军中吹角声响起,映衬出秋日的萧瑟。
结尾的“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两句,则转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写。诗人通过“客梦依依处”的表达,传递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寒山对白楼”则是景象与心境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在寂寞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写,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孤独,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思念与惆怅。
不详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
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
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
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
江城驿路长,烟树过云阳。
舟领青丝缆,人歌白玉郎。
葛衣行柳翠,花簟宿荷香。
别有心期处,湖光满讼堂。
风流不减杜陵时,五十为郎未是迟。
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
身齐吏部还多醉,心顾尚书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