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猿

三树五树啼寒猿,一声两声落耳根。

吾疑耳到猿啼处,却是猿声随风奔。

猿声不悲亦不怨,吾亦于世何所恋。

夜深月白风籁寒,听此忽然毛骨换。

形式: 古风

翻译

三棵五棵的树上传来寒冷的猿猴叫声,一声两声落入耳中。
我怀疑自己听到的是猿猴叫声,其实是风把它们的声音带过来的。
猿猴的叫声既不悲伤也不抱怨,我对世间还有什么留恋呢。
深夜月光皎洁,风声微寒,聆听这声音时,突然感觉身心都变了。

注释

三树五树:形容数量较多的树木。
啼寒猿:在寒冷中啼叫的猿猴。
落耳根:进入耳朵深处。
吾疑:我疑惑。
随风奔:被风吹散。
不悲亦不怨:没有悲伤也没有抱怨的情绪。
何所恋:对世间没有什么留恋。
夜深月白:深夜月色明亮。
毛骨换:形容心情或感受发生改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山林中的景象,诗人通过听猿的叫声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开篇“三树五树啼寒猿,一声两声落耳根”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萧瑟的夜晚环境中,猿鸣之声穿过寂静的空气,清晰地传入诗人的耳畔。紧接着“吾疑耳到猿啼处,卻是猿声随风奔”则展现了诗人对这种声音来源的好奇与探究,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不可捉摸的情感。

中间两句“猿声不悲亦不怨,吾亦于世何所恋”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观猿鸣来思考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对待世俗的态度。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对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最后两句“夜深月白风籁寒,听此忽然毛骨换”则是对前面意境的进一步强化。在这样一个寂静而又略带寒意的夜晚,猿鸣声再次响起,这种声音竟使诗人的毛发都为之一振,内心深处被触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希夷堂

道人久矣泯耳目,萧然自如脱羁束。

朝随扶桑日头起,暮趁昆崙云脚伏。

青牛过关今几年,此道分明在目前。

昨夜琴心三叠后,一堂风冷月娟娟。

形式: 古风

怀仙吟(其二)

坐见云来复云去,楼里朝朝还暮暮。

人间天上梦悠悠,把酒长吁知几度。

不堪吞吐良亦苦,暗想珠宫欠良遇。

临风对月但无言,无言即是怀仙处。

形式: 古风

怀仙吟(其一)

蟠桃脱核吾来时,铢衣拂石吾未归。

翻思此日朝玉帝,有泪如雨沾帝衣。

自起凭楼眉自茧,琪花开后知谁剪。

凤凰阁上定蛛丝,凤凰阁下须苔藓。

形式: 古风

怀仙楼歌奉呈鹤林尊友

闽为昔无诸,山水实秀妩。

其间多神仙,后先各轩翥。

任敦丹井寒,董奉杏坛古。

云飞邓伯元,风御王玄甫。

乌石隐士周,霍童仙君褚。

王霸骑白龟,徐登跨黑虎。

赵炳石室空,薛丕梅溪举。

何家九弟兄,黄老一宗祖。

无处觅榴花,曾巅但烟雨。

此身犹埃尘,不得奉笑语。

偶亦嗜好同,于焉问出处。

彼美彭鹤林,往在神霄府。

名位居瑶台,觞咏挥玉麈。

不入鹓鹭行,甘与猿鹤侣。

清誉塞江湖,大手压燕许。

西北有高楼,怀仙扁其所。

生晚不同时,怅欲与为伍。

青蛇吼云崖,黄鹤眇星渚。

去去无消息,忡忡镇凝伫。

天上多欢娱,世间厌凄苦。

鸾凤相招携,云泥少间阻。

几回心欲飞,不觉手自舞。

倚栏数百年,归日指可偻。

先谒南华宫,次谒西王母。

献之以玉环,酌我以璚醑。

何必偷蟠桃,尽可擘麟脯。

回首视蓬莱,三点烟如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