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旧日都城饫子鱼,一鳞今不到茅庐。
果然额上通三印,尽去侯门代鲤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南坡口号十八首(其十六)》,主要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旧日都城饫子鱼"描绘了昔日都城中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饫子鱼"象征着丰富的物质享受。然而,"一鳞今不到茅庐"暗示了如今这种富裕已经远离普通百姓,连鱼这样的寻常美食也难得品尝。
接下来两句"果然额上通三印,尽去侯门代鲤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额上通三印"暗指权贵子弟凭借家族地位轻易获取功名,而"尽去侯门代鲤书"则讽刺了这些人的成功并非靠才学,而是凭借门第。"鲤书"原指科举考试中的录取通知书,这里则暗示了特权代替了公平竞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悬殊的问题,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不详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晓来两鹊屋山鸣,报喜多应只报晴。
似为东皇传好语,故留胜赏到清明。
枝筇挂起一旬彊,剪剪春寒到柳塘。
白发不公欺老我,偏于闲处引风霜。
小窗白醉篆香迟,只有书君伴燕颐。
料得人间无此乐,殷勤献与定牢辞。
纷纶儿造信多才,果解分风作去来。
我向南坡一旬雨,春阴今晓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