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与险峻。首句“严城锁钥界西东”,以“严城”形容潼关的坚固,将其比作控制东西交通的钥匙,凸显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接着,“百二秦关自古雄”,进一步强调潼关作为连接秦地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雄伟与险要不言而喻。
后两句“一线盘旋千级蹬,宛驱车马入蚕丛”,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潼关地形的独特与复杂。诗人将潼关的山路比喻为一条蜿蜒曲折的线,千级石阶如同盘旋于山间的阶梯,形象地描绘了行进其中的艰难与险峻。同时,“宛驱车马入蚕丛”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车辆仿佛在狭窄的山道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潼关地形的险恶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潼关地理特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深刻揭示了其在历史上的战略价值,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历史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