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其一)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脩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高的山岩离天仅五尺远,下方瀑布倾泻千寻之水。
山中瘦竹与枯松相映,寒冬时节它们像正直的君子一般挺立。
拄着藜杖我寻找隐士,轻轻敲门请不要生气。
如果凡人的污浊不让你嫌弃,我愿意提供生活所需,只求能一观修行之道。
高人静坐无言,深藏不露,看似愚拙实则大智。
恐怕是误入了天目山,偶然看见唐公穿戴铁色的冠带。

注释

尺五:形容极高。
千寻:极长,古代八尺为一寻。
瘦竹:形容竹子细长。
凛君子:形容竹松在严寒中保持正直。
杖藜:藜杖,拐杖。
剥啄:敲门声。
薪水:生活所需。
脩真:修炼真道。
语言绝:沉默寡言。
大巧:大智慧。
误游:误入。
唐公:对隐士的尊称。
冠带铁:形容颜色暗淡,如铁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的隐士在深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高岩去天尺五耳”一句,勾勒出山岩拔地而起,与天相接的壮丽画面。尺五耳,形容山石奇特的形状,如同巨人之耳,传达了自然之美与神秘。紧接着,“下飞瀑布千寻水”则展现了山间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美,水势浩大,给人以震撼感。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这里的瘦竹和枯松,在岁寒中相互依偎,形象地表达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他那份超然物外的高洁品格。凛字生动传神,让人感受到山林中的严寒,也反映出诗人坚守自己精神追求,不为世俗所动摇。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诗人手持杖藜,在深山中寻找那位隐逸之士。剥啄扣门,是一种礼貌的求见方式,而“公勿嗔”则表达了对被访者的尊重与期待,希望对方不要介意这次突然的拜访。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脩真。”这里的“凡骨”形容诗人自己的质朴,“膻腥”则是对隐逸之士的称呼。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以物喜,以清净自守为乐。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这两句突显了隐逸之士的高雅与智慧。他虽不善言谈,但他的才智却深藏不露,恰似大巧匠心,不经意间就能表现出来。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无意中漫游至天目山时,偶然遇见了那位戴着铁冠的唐公。这里的“唐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高僧或隐逸之士,而“冠带铁”则象征着他的修为与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意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于世俗尘嚣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其三)

一岁无多数日耳,归心应逐东流水。

遥想解鞍在于门,满室生春舞妻子。

明朝去拜绛帷人,迟迟他邦冀勿嗔。

愿及散才求入社,寓诗千里欲寻真。

医门不与多病绝,无盐自献那羞拙。

谁知此质非良金,政须乃翁为点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其二)

半夜丝簧纷养耳,舞袖香风散沉水。

高堂嬉笑坐生春,不诵式微惊游子。

孟公投辖虽知人,故乡千里儿曹嗔。

毅然竟把刀头舞,百日梦归今日真。

依前瘦马登高绝,未应却笑此行拙。

邑人脂膏子弗求,况是丘侯帽无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其一)

人生相值梗萍耳,无酒投钱亦饮水。

况公家世足风流,封胡羯末又贤子。

匹马来寻物外人,坐上无毡寒不嗔。

倾盖相逢已如故,洗空机械情更真。

公今在陈粮屡绝,恶圆喜方我尤拙。

穷愁相守两萧然,富骄何事如意铁。

形式: 古风

招成老

万窍于喁北风烈,乌云贴地欲飞雪。

醉乘一叶上玻璃,忽霁阴威行夜月。

凤凰山头想大颠,芒鞋竹杖弄清泉。

胸中得句自春色,散入草木腾云烟。

安得今宵对挥麈,快然别作二岁语。

遥知今吾非故吾,便当刻烛追风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