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三访圆和尚

雷峰峰上寺,策杖复相过。

地静潮声近,山斜阁道多。

虫声藏落叶,树鸟弄清歌。

不说法闻竟,松风起夕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次访问雷峰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感悟与追求。

首联“雷峰峰上寺,策杖复相过”,开篇点题,描述了诗人多次前往雷峰寺的情景,以“策杖”这一动作,既表现了行旅之艰辛,也暗含了对禅修之路的执着。

颔联“地静潮声近,山斜阁道多”,通过“地静”与“潮声”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与动态并存的氛围,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而“山斜阁道多”则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的特点,既体现了行走的艰难,也寓意着修行路上的坎坷与挑战。

颈联“虫声藏落叶,树鸟弄清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情感,虫鸣与落叶交织,树鸟的歌声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律动与禅意的融入。

尾联“不说法闻竟,松风起夕阿”,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在“不说法闻”中,诗人似乎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领悟,即通过直接体验而非言语解释,获得了对宇宙真理的感知。而“松风起夕阿”则以自然界的风声作为结语,象征着禅悟后的宁静与超然,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位寻求者吟唱着赞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禅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在追求禅悟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与感悟。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丹霞圆音和尚(其一)

青山西北望,迢遰百重云。

知尔安禅处,松风夜夜闻。

月明诸嶂合,泉响数溪分。

便欲谢城郭,相随鹿豕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丹霞圆音和尚(其二)

尚忆河梁饯,清霜下素秋。

汐来衰草外,人上夕阳舟。

既已空诸破,应无此别愁。

如何行与立,惆怅不能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宿滋广上人五山精舍

微风起山上,竹榻觉寒增。

烟彻三生梦,心清一夜灯。

逃禅尘外客,入定月中僧。

好是阶前菊,沁人香且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丹霞圆音和尚惠顾香草庄三日连宵同谦长侄作诗志喜(其一)

不辞千里远,杖锡下岖嵚。

古佛诚难遇,穷乡枉见寻。

拈提忘后夜,听纳在虚襟。

深自惭非器,皇皇觅我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