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于三界现身意,棹举何如愦愦时。
寄语轩中燕坐者,好看新月下前溪。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宗杲的作品《汪状元燕坐轩》。诗中,诗人以不现身于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燕坐轩中静观者的建议:在月光洒落前溪的宁静时刻,应放下杂念,欣赏眼前的美景。"不于三界现身意"传达出超脱世俗的禅意,"棹举何如愦愦时"则暗示在纷扰之中保持清醒与平静的重要性。整体上,此诗寓含了诗人对心灵宁静和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世事沉思的禅学思考。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通身一具金锁骨,堪与人天为规则。
要识临济小厮儿,便是当年白拈贼。
真兮妄兮两孤,作对待兮偏枯。
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
到此谁人识得渠。
这无状,世间稀。住佛屋,著佛衣。噇佛饭,说佛非。
多忿怒,少慈悲。画得似差毫氂,宝禅者应自知。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
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
肚里黑漫漫,这中平坦坦。
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
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