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吴镇所作,名为《方方壶画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隐士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城市山林孰是非”,提出一个哲学性问题,城市与山林,何者为真?引人深思。接着“幽居能与世尘违”点明主题,隐居者能够脱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函关紫气青牛到,辽海秋风白鹤归”两句,运用典故,函关指函谷关,青牛是老子骑乘的传说中的动物;辽海秋风则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秋日景象,白鹤象征着高洁和超脱。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境界。
“天鼓叩残明月堕,洞箫吹彻彩云飞”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神秘画面,天鼓的敲击声与坠落的明月,洞箫的悠扬旋律与飘散的彩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最后,“谁知寂寞江天外,长使人间望少微”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孤独而高尚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