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尺崖头一派清,古今不绝坠峥嵘。
长风卷起散岩壑,此日方知喷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充满了古典美感。"千尺崖头一派清",开篇便以高远的视角展示出那如同长河般流淌的清澈溪水,它们在千仞悬崖间潺潺而下,既映示出自然之美,又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清净与宁静。"古今不绝坠峥嵘",则是在时间维度上延伸了这种美景,表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和连续性,那些险峻的岩石和绵密的树木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
"长风卷起散岩壑"一句,以动态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中的动与静,强劲的长风将山间的岩石、溪流搅乱,使得原本沉寂的景致变得生机勃勃。这种描绘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自然之中,感受到那股强大的生命力量。
"此日方知喷玉名",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景象的点睛之笔。诗人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他在这一刻才真正理解了“喷玉潭”这个名字背后的深意。这里,“喷玉”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名称,更蕴含着诗人对于这片山水的深情与赞美,彰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与时间永恒主题的独到领悟。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寒食良辰无赏心,杂花烂熳柳成阴。
若非独酌酬佳景,一日风光直万金。
菡萏飘零水寂寥,败荷疏柳共萧条。
烟斜雨细愁无限,醇酒千分不易消。
嘉客念归程,泥深未可行。
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
惊风动地起,游客望山行。
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