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应真歌题唐人画

汤汤渤澥云天寥,古先生此为游遨。

龙伯海若夷儿曹,执圭鞠?纷趍朝。

天吴前导悬旌飘,持杖荷拂遑辞劳。

入水不溺趺坐牢,髡帣蟹族承裾绦。

连行据背骑文鳐,俯视直彻万丈涛。

有鱼小首不目逃,卓立背者笠棕毛。

渡杯偶后曲录腰,笑谓前我讵我骄。

之而颊?腾长蛟,指挥如意无鞭敲。

和南磬折心枯焦,袈裟风拂披七条。

一□昂首悲且翘,何不可度以手招。

倚柏一晌聊逍遥,翻却公案谁訾謷。

眉毛拖地光白毫,青童后随牟彭乔。

伯呼仲诺比漆胶,神龟在手非卜繇。

伛偻杖锡苍崖坳,持果相馈来猿猱。

肩随蹀步意陶陶,吾宗机示成神交。

大胸出目?兮獒,徐行驱走如羊羔。

念珠百八三藏包,忘言纵目穷青霄。

绘事妙诣真神超,楞伽贯休名未标。

飞白得之子云萧,以书通画妙义苞。

金刚四句偈不殽,弥勒楼阁珠林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佛教十六应真图的奇妙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佛教故事中的诸位菩萨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中首先描绘了渤海云天辽阔的背景,古先生在此游遨,引出了龙伯、海若等神话人物,他们手持圭璧,恭敬地向天吴行礼。天吴作为引导者,其旗帜飘扬,率领着众神进入水中,不为水所溺,安然坐于水中,显示出非凡的能力。诗中还描述了各种奇特的鱼类和生物,如小首不目的鱼、背负笠棕毛的鱼等,以及它们与神灵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佛教世界中的和谐共生。

接着,诗中出现了渡杯、长蛟、青童等元素,它们或跟随、或嬉戏,展现了佛教故事中的神秘氛围。诗人在描绘这些场景时,融入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如“何不可度以手招”、“吾宗机示成神交”,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感悟。

最后,诗中提到了佛教经典《楞伽经》、《贯休集》等,以及书法艺术中的“飞白”风格,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和艺术的深厚造诣。通过这些元素的融合,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视觉上的壮丽画卷,更传达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故事的神秘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月

新年初度月,眉细便堪怜。

映雪光偏皎,生春景越妍。

桂将梅并放,今及古常悬。

即渐临三五,灯宵乐事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新春重华宫恭侍皇太后家宴

孙曾引领綵衣迎,行乐官中和气盈。

鸳瓦栖霙为喜色,凤笙按曲是春声。

五辛盘献先人日,六叶蓂舒正午晴。

爱敬一心承色笑,愿留羲驭驻南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人日瀛台即目

人日率逢斋,法宫虔端凝。

今年已祈谷,春雪况被塍。

令节气始和,即事传攀登。

宴赏例不举,丘壑致可凭。

积素缬珠林,喷流泻玉崚。

一屏丝管闹,转觉襟怀澄。

揽胜新景会,勒璧旧题曾。

新旧信傥然,流阴尔为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千尺雪

吴下寒山爱佳名,热河田盘率仿作。

松涛泉籁或仿佛,路遥岂得常凭托。

咫尺西苑传春明,结搆颇具林涧乐。

四百馀年树石古,峭茜信佳究穿凿。

我书三字题檐端,亦有雪花拂檐落。

揣称终疑未恰当,雪后今来一斟酌。

人之称也徒彼哉,天之然兮谁此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