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尘嚣胸次尝苦隘,谁谓一隅天地宽。
野色供餐来几上,山光极目在林端。
犁耕宿雨春风暖,舟撼清流夜雨寒。
却笑贺湖临水寺,闭门不借俗人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尘嚣胸次尝苦隘,谁谓一隅天地宽”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空间的渴望。"野色供餐来几上"写出了自然界的丰富给予,山林间的生活自在而不依赖外界。紧接着“山光极目在林端”则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山光延伸到视线尽头,给人以深远的感受。
接下来的“犁耕宿雨春风暖,舟撼清流夜雨寒”进一步展现了四季变化和隐居生活的情境。春天的雨水使得土地肥沃,春风拂面而过,给人以温暖之感;而夜晚的小船在清澈的溪流中行驶,伴随着夜雨,带来了一丝凉意。
最后两句“却笑贺湖临水寺,闭门不借俗人看”则表明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自己的隐居生活的满足。贺湖旁的寺庙,是诗人选择的隐居之所,他对这里充满了喜悦。而“闭门不借俗人看”则强调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保持心灵的纯净,不愿意让外界的纷扰打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理想状态。
不详
千载宝林寺,清幽每往还。
两潮岩上井,一塔寺中山。
门对荒城冷,邻分古县闲。
道人高处坐,役役笑尘寰。
静参香影句,独向野桥行。
数点水边白,十分天下清。
嫩条尤劲直,老树更晶明。
冰雪穷冬里,春风赖尔生。
古寺山坰远,蹻攀一径斜。
洞深留碧霭,溪急荡晴沙。
殿接岩松影,堂邻野客家。
谒僧询世事,无语指灯花。
一壑盘苍玉,峰峦尺五天。
人间怪泉石,岭外好山川。
寺近鲸宵吼,林深犊昼眠。
谪仙三百载,此乐有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