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题壁(其一)

靖海当年此驻师,斜阳劫火纪功碑。

我来独下新亭泪,把酒临风尚论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南普陀题壁(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苏镜潭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深沉感慨与追忆。

首句“靖海当年此驻师”,点明了地点与事件,即在靖海战役中,军队曾在此地驻扎。靖海战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海战,此处以“靖海”二字开篇,既指明了地点,也暗示了历史背景,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

第二句“斜阳劫火纪功碑”,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战火余烬中立着记录功绩的石碑的画面。夕阳的余晖与战争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象征着历史的铭记与反思。这里,“劫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与毁灭,而“纪功碑”则代表了对英勇事迹的纪念与颂扬。

第三句“我来独下新亭泪”,诗人亲自来到这个地方,面对历史的遗迹,不禁流下了泪水。这里的“新亭”可能是指新建的亭子,也可能暗指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忆与感慨。诗人独自一人,泪水滑落,表达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感伤与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最后一句“把酒临风尚论之”,诗人举杯饮酒,面对微风,似乎在与过往的历史对话,思考与讨论。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也暗示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饮酒与风的互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哲思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36)

苏镜潭(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普陀题壁(其二)

大江东去炮台横,白石冲潮激岸鸣。

一角残霞唐故刹,慈云庭院梵钟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歌妓阿三家题壁

当筵一曲曲尘纱,十里珠帘月半斜。

枨触江州旧时恨,青衫团扇阿三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同社陈髯僧吴顽陀归里

送君东海上,泪溢东海水。

此际最销魂,黯然别而已。

古人重风义,投桃而报李。

落落两晨星,况同为客里。

虬髯湖海士,少小耽经史。

六体探其微,运笔奔雷使。

琴操致翩翩,净皈参寥子。

江关足萧瑟,君胡至于此。

觥觥吴元礼,门第纡金紫。

特科辟公车,岭峤初筮仕。

足迹历九州,高文肆雄诡。

一朝朝市改,结束去乡里。

同泛海上槎,同醉海上酏。

同辔安平游,同棹木兰舣。

吊古登金城,夺诗摩坚垒。

吟社托寄鸿,下惭雕虫技。

有时杂诙谑,雄辩挺而起。

赌酒唱旗亭,徵歌画声伎。

穷冬朔风严,年光疾如驶。

轻舟天际来,风涛震人耳。

烽火遍闽中,君去复何倚。

长夜役梦魂,思君从此始。

形式: 古风

中秋夜独酌忆雅堂

败荻空江敛暮云,江头沽酒最思君。

十分无过中秋月,总被诗人占九分。

沧洲为客六逢秋,取次逢秋压客愁。

一酒一花兼一我,此时颇似谪仙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