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陀山观音赞

稽首宝陀山,观音大菩萨。

三十二妙应,垂福于人天。

慧日廓圆明,隐微无不照。

我等由宿植,于菩萨有缘。

曩善一毫端,菩萨悉能鉴。

今兹一何幸,联樯来宝山。

淑景德惠风,沧海如鉴净。

朝发东秦岸,须臾达莲宫。

僧饭洗钵时,相与瞻远峤。

□□跨巨浪,侧足骨毛□。

自念尘坌身,得伴清净侣。

同声讽密语,复念我师名。

注目渴慈光,忽睹紫金相。

崆峒石窟上,宴坐自在容。

云雾不蔽亏,跪礼得良久。

偕来无老稚,咸识应现尊。

赞叹且忻惧,得所未曾有。

我念现前众,中多大福人。

久新迎我师,所祷如响应。

为我忏众恶,遂亦见如来。

同办起心香,复陈一日供。

倘以昔善积,获此大吉祯。

愿敦未来因,永托如来记。

浮生如梦幻,孰处放教生。

戒杀多素羞,广阅如来藏。

分阴实可惜,栖迟必山林。

料理般若舟,长想菩提岸。

群生迷苦海,拯援使知津。

共发向上心,无□同佛会。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宝陀山观音赞》是宋代诗人黄龟年对宝陀山观音菩萨的颂扬。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虔诚敬仰之情,以及在观音菩萨庇佑下的内心感受。

首句“稽首宝陀山,观音大菩萨”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赞的对象——观音菩萨,并以“稽首”这一佛教礼仪表达对菩萨的尊敬和膜拜。接下来的“三十二妙应,垂福于人天”赞扬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能够以各种方式给予众生福祉,普渡人天。

“慧日廓圆明,隐微无不照”进一步描述了观音菩萨的智慧如同光明的日轮,能够照亮一切幽暗之处,无所不照。这体现了观音菩萨洞察世间一切秘密的能力,以及其慈悲广大的胸怀。

“我等由宿植,于菩萨有缘”表明诗人认为自己与观音菩萨之间有着前世的因缘,暗示了信仰的深厚根基。接下来的“曩善一毫端,菩萨悉能鉴”则强调了观音菩萨对于善行的洞察力,不论善行多么细微,菩萨都能感知并加以赞赏。

“今兹一何幸,联樯来宝山”表达了诗人此次来到宝陀山的幸运与喜悦,宝陀山被视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因此这次的朝圣之旅对于诗人来说意义非凡。

“淑景德惠风,沧海如鉴净”描绘了宝陀山的环境之美,淑德之风拂过,大海如同明镜一般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以及在观音庇护下的内心体验。诗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慈悲、智慧、因果、清净等核心理念的追求。

收录诗词(5)

黄龟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秦山碧云庵联句

团团深锁碧烟笼,安隐禅居瑞气中。

万顷沧浪终夜月,更于何处觅天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赠晋水师

文衡卓卓擅英声,相与明簪笑语清。

报国共盟推毂志,五湖敢羡一舟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句(其一)

交情老去淡如水,病骨秋来瘦似松。

形式: 押[冬]韵

句(其二)

共看栖树鸦。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