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假山虽假总非真,未必中间可隐身。
若使此山身可隐,上皇不作远行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花石纲》。从这四句话来看,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假山虽假总非真”,这里的“假山”可能指的是园林中的假山,或许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不真实、造作之事物的隐喻。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真实与虚伪的区分和思考。
“未必中间可隐身”,这句话则是在说尽管有了这些假山,但并不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藏身之处。这可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有很多看似完美或安全的地方,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地避风头、保护自己。
第三句“若使此山身可隐,上皇不作远行人”,这里的“上皇”应指的是帝王或统治者。诗人设想,如果这些假山真的能提供一个可以隐藏和保护自己的空间,那么帝王们也就不会去进行那些长途跋涉了。这可能是在反思权力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对统治者行为的一种讽刺。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假山这一物象,引出了对现实世界中真伪、安全与权力的思考,是一首含蓄且具哲理的诗作。
不详
宅前宅后好青山,零落重门半掩关。
玉貌久归天上去,宫词百首落人间。
千古风流一梦中,江山阅尽几英雄。
芙蓉城里家何在,花蕊夫人宅已空。
王侯多第宅,草满玉阑干。
纵有春光在,人谁看牡丹。
西园兵后草茫茫,亭北犹存御爱黄。
晴日暖风生百媚,不知作意为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