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迁所作的《答衍圣公》。诗中描绘了济河经过信宿(即经过两夜)后,到达阙里(孔子故里)的情景。阙里郁郁葱葱,高耸入云,象征着孔子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中提到“礼乐馀三代”,表达了孔子文化对后世三代的影响。孔子的宫墙内聚集了众多学者,充满了学术氛围。
洙泗二水汇合之处,苍翠的柏松显得格外挺拔。诗人表达了未能亲自向孔子学习的心愿,只能通过书信表达敬意。天空中的浮云遮住了太阳,河水在傍晚时分涨潮,冰冻即将来临,乡关之思更加遥远。诗人急切地想要回归,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却难以消减。最后,诗人自谦自己愧对孔子的东道之谊,表达了对孔子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