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入梅用贺方回韵

银涛渐溢江南路。泛短棹、轻帆去。

破块跳珠知几度。

竹窗新粉,藕池香碧,应在云深处。

萧萧鹤发虽云暮。曾得神仙悟真句。

久视长生亲见语。

离愁扫尽,更无慵困,怕甚黄梅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翻译

江水逐渐漫过江南的道路,小船轻盈地扬帆而去。
无数颗水珠跳跃,难以计数。
新刷的竹窗透出清香,荷花池畔翠绿如碧玉,想必在那云雾深处。
尽管鹤发萧然,虽然已是晚年,但曾经领悟了仙道真谛。
长久凝视,仿佛亲眼见到长生不老的话语。
离别的忧愁一扫而空,再无倦怠,哪怕遇上连绵的黄梅雨也不怕。

注释

银涛:江水泛滥。
渐溢:逐渐漫过。
短棹:小船。
轻帆:轻盈的帆。
破块跳珠:水珠跳跃。
竹窗新粉:新刷的竹窗。
藕池香碧:荷花池的香气。
云深处:云雾深处。
萧萧鹤发:白发飘摇。
云暮:晚年。
神仙悟真句:仙道真谛。
长生亲见语:长生不老的话语。
慵困:倦怠。
怕甚:不怕什么。
黄梅雨:黄梅季节的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开头“银涛渐溢江南路”一句,通过对流水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机与活力。“泛短棹、轻帆去”则表现出诗人乘舟而行,随波逐流之情怀。

“破块跳珠知几度”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明了他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与享受。紧接着,“竹窗新粉,藕池香碧”一句,通过对室内外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应在云深处”则是诗人对远方或心中的某种期待与向往的表达。接下来的“萧萧鹤发虽云暮”一句,以鹤发比喻岁月流逝,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但依旧保持着清醒和警觉。

“曾得神仙悟真句”、“久视长生亲见语”两句,表明诗人有过与高僧或仙人的交流,对道法有所悟得,并且对生命的长久与永恒有所领悟。这些内容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

最后,“离愁扫尽, 更无慵困”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平静。而“怕甚黄梅雨”则是对即将来临的春雨的担忧,因为它可能会打断这份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其二)用贺方回韵

涌金斜转青云路。溯衮衮、红尘去。

春色勾牵知几度。

月帘风幌,有人应在,唾线馀香处。

年来不梦巫山暮。但苦忆、江南断肠句。

一笑匆匆何尔许。

客情无奈,夜阑归去,簌簌花空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劝酒

闲忙两字无多子。叹举世、皆由此。

逐利争名忙者事。

廛中得丧,仕中宠辱,无限非和是。

谁人解识闲中味。雪月烟云自能致。

世态只如风过耳。

三杯两盏,眼朦胧地,长向花前醉。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三)为戴昌言歌姬作

年来减却风情大。百样收心待不作。

恰恨仙翁停画舸。

雪中把酒,美人频为,浅破樱桃颗。

清歌谁许阳春和。悄不放、遥空片云过。

惊落梁尘浑可可。

一声啭处,故园春近,桃李还知么。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一)生日

玉姬曾向瑶池舞。轻掷霓裳忤王母。

从此烟消飞鹤驭。

一来人世,有缘相遇,得得为鸳侣。

年年此际霞觞举。彩笔香笺染新句。

休饵灵砂奔月去。

齐眉不老,直须携手,同上青冥路。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