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二首(其二)

经星飞月隔烟萝,百子池前忆素娥。

扇影渐随秋色改,砧声偏向夜凉多。

人间此夕成奚事,天上仙槎已渡河。

儿女欢逢磨喝乐,岂知泪雨又沾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情感。首句“经星飞月隔烟萝”以动态的星月和静谧的烟萝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浪漫的夜晚景象。接着,“百子池前忆素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素娥(嫦娥)的形象在百子池边被回忆起,增添了神话色彩。

“扇影渐随秋色改,砧声偏向夜凉多”两句,通过扇影的变化和砧声的增加,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夜晚劳作的情景,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人间此夕成奚事,天上仙槎已渡河”则将人间与天界相联系,表达了对天上人间不同生活状态的感慨,仙槎渡河象征着超越凡尘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儿女欢逢磨喝乐,岂知泪雨又沾梭”以儿女的欢笑与节日的快乐,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七夕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504)

陶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梅田洞用唐人韵

山洞盘空石齿参,旧游奇绝思难堪。

六朝芳草迷幽涧,万井寒烟隔翠岚。

疏影枝枝留月下,暗香岁岁到江南。

梅田况与匡庐近,飞锡归来梦未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九月十五夜坐即事

适闻挈榼沽村市,况又援琴对浦沙。

三五清宵弹皓月,十千美酒醉黄花。

刚风送暑催秋雁,落木迎寒宿暮鸦。

独有隐忧人不寐,坐观星斗欲咨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会试回传容灵先物故为之怅然赋此

恶说东家少,成名不获年。

去书犹望答,归意岂堪传。

雁塔留春梦,麟台负夙缘。

呦呦闻野鹿,为尔泪潺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昼阴二首(其一)

英英团盖云,轻移遮白日。

晒发图未成,竹深留六逸。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