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失官归

浮世功名总是虚,纵然轩冕又何如。

趁无白发来侵镜,好买青山去荷锄。

贤圣一丘无用土,英雄几板可疑书。

生涯傥了寒暄计,独抱遗经亦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世间追求的功名总是空幻,即使地位显赫又能怎样。
趁着还未有白发爬上镜子,应该去买下青山去耕种锄头。
即使是贤圣也只是一丘无用的泥土,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也可能只是可疑的记载。
如果能了却世俗的交际应酬,独自抱着古籍研读,也会感到满足。

注释

浮世:指世俗社会。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
虚:空幻,不实。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象征高位。
趁无白发:趁着还没长出白发。
侵镜:爬上镜子,比喻岁月流逝。
青山:隐居的地方,象征田园生活。
荷锄:扛着锄头,指农耕。
贤圣:品德高尚的人。
一丘无用土:比喻即使再贤圣的人在世间也无足轻重。
可疑书:指难以确信的历史记载或英雄事迹。
生涯:一生,生活。
傥了:如果能够。
寒暄:交际应酬,闲聊。
遗经:遗留下来的经典书籍。

鉴赏

这首宋诗《送人失官归》是周端臣所作,表达了对友人仕途失意的同情和对隐居生活的推崇。首句“浮世功名总是虚”,揭示了世间功名利禄的虚幻不实,暗示了友人失官的失落感。接着,“纵然轩冕又何如”进一步强调了权位的无常,即使曾经显赫,也抵不过现实的变迁。

“趁无白发来侵镜,好买青山去荷锄”这两句,诗人鼓励友人在尚未被岁月侵蚀前,把握时机,选择回归自然,过上耕读生活,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贤圣一丘无用土,英雄几板可疑书”一句,通过比较贤圣与英雄与平凡人的地位,暗示了功名富贵并非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平凡的生活同样有价值。

最后,“生涯傥了寒暄计,独抱遗经亦有馀”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抛开世俗的应酬,专心研读经典,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祝愿。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07)

周端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词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诗,以影印文渊阁《四车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字:彦良
  • 号:葵窗
  • 籍贯:建业(今南京)

相关古诗词

送牛首炉与人

千载墦间偶得存,传从鼻祖到云孙。

土痕蚀处形摹薄,苔色侵来款识昏。

制样想应规象鼎,验图只合配牺尊。

赠君博古斋中去,书传閒时细讨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旸张敬之江楼分韵得台字

一笑江楼把酒杯,阑干倚遍重徘徊。

风生别浦潮回去,云暗前山雨过来。

秋冷丹枫先叶坠,节迟黄菊未花开。

凭高引领还兴感,昨日谁登戏马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祇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芸居二首(其二)

诗思閒逾健,仪容老更清。

遽闻身染患,不见子成名。

易箦终婚娶,求棺达死生。

典刑无复睹,空有泪如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