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夜读图为沃饶文裕

万树阴沈雪乍晴,两峰寒寂涧流声。

玉京有路春何处,银海无波几变更。

明月到窗松火尽,斜风穿榻苧帏轻。

残编未了清无寐,不为梁园赋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冬夜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雪后初晴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万树阴沈雪乍晴,两峰寒寂涧流声”,开篇即展现了一幅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象。万木覆盖着白雪,一片阴沉,随着阳光的照耀,雪开始融化,展现出一片清新之感。两座山峰在雪后显得更加寂静,只有山涧中潺潺的流水声,为这寂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颔联“玉京有路春何处,银海无波几变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玉京,这里借指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之地,暗示春天的到来。然而,诗人却问:“春在哪里?”这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疑问,也是对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探索。银海无波,则是形容内心的平静,仿佛经历了无数变化之后,心灵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这两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内心世界深刻思考的哲学意味。

颈联“明月到窗松火尽,斜风穿榻苧帏轻”,描绘了诗人夜读时的场景。明月透过窗户洒在室内,松火已熄,只留下淡淡的余温。微风吹过,轻拂着床榻上的苧帏(一种质地轻柔的布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温馨的氛围。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夜读时的宁静心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尾联“残编未了清无寐,不为梁园赋不成”,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创作的追求。残编,指的是未完成的作品。诗人虽然夜深人静,但仍然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之中,无法入眠。他不是因为创作的需要而失眠,而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学的热爱。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勤奋和专注,也反映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的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送于宪使致仕

乱山孤骑大江船,跋涉艰危二十年。

一代凤麟天下士,四方霖雨梦中贤。

黄金台古安车远,绿野堂空昼锦旋。

留得清忠表台谏,娟娟秋月照霜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竹溪书屋

竹林书舍语溪头,万玉丛深一水流。

凉气入帘湘帙润,绿阴当户石床幽。

偶乘淇澳诗人兴,又起沅湘旅夜愁。

雅颂不忘清节在,春风行见凤来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墨梅

淡烟寒水野桥边,风景依依似腊前。

远道荒凉迟驿使,空山摇落见流年。

凭阑东阁春当座,载酒西湖月满船。

羌笛何须怨三弄,青青如豆更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为牛文振题墨梅飞白竹二首(其一)

林谷无媒草蔓缠,岁寒心事只依然。

长因远道逢人寄,忆得空山独夜眠。

随处月明容野梦,几分春色上吟肩。

别来风雨频摇落,犹自幽閒是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