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雪和彭经历琦初

岁饥瓜地荒,老病卧玄晏。

闭门三日雪,飞霰相杂乱。

飘空乍鸣屋,穿隙已在案。

载涂积愈高,集水凝不泮。

山寒消久暄,土润苏亢旱。

颇疑湘鲛泣,珠玑夜分散。

又如洛仓破,白粲接原岸。

柔条压既低,高木擎欲断。

体圆工簸弄,地远迷界限。

我生事嘲吟,寒饿不可逭。

坐悯民瘼深,谁与觅医缓。

救荒既不预,应卒自无算。

古称兆丰年,至此可三叹!

别岁夜卧迟,怯冷朝起晏。

黄云低不动,白霰下愈乱。

鸣檐锵若佩,积地厚成案。

遇坚势屡跃,得煖湿先泮。

严冱阻春生,萧条助人旱。

纷如撞斗破,疾若抟沙散。

朽株发英华,深谷变陵岸。

先生懒斫路,门外人迹断。

作诗无雕锼,白战安可限。

空山斸黄精,微此命难逭。

少年喜映书,老大悔儒缓。

豪门方饮羔,觞急不可算。

安知负薪者,道旁拊膺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刘诜在岁末遭遇大雪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的壮丽与复杂,从雪花的形态、声音到对环境的影响,都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人不仅关注自然景象的变化,更深入思考其对社会民生的影响,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大雪纷飞的情景,雪花在空中飘荡,穿过缝隙落在桌案上,积雪逐渐增高,冻结成冰。诗人通过“山寒消久暄,土润苏亢旱”表达了对这场雪对干旱土地的滋润作用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丰收寄予厚望。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担忧这场雪灾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贫困民众生活的影响。他感叹自己无法预先预防灾难,也无法找到解决之道,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忧虑。诗人在最后提到自己的年轻时沉迷于读书,老年时后悔没有早些关注民生,这反映了他对个人责任和社会关怀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和邵有初同饮熊氏小园

客佳不必多,地近得频往。

极知后花时,聊复纵心赏。

树深路欲尽,林缺天忽敞。

坐久飞雨来,黑云涌奇嶂。

清风杂笑语,共作金石响。

尚疑有馀韵,隐隐在蓬莽。

豆觞稍狼藉,宾主各酣畅。

安知墙外人,千载落埃坱。

生时谅自谋,局促戒游荡。

百营有丑妍,一尽无老壮。

何为苦不饮,劳身入羁鞅。

形式: 古风

和张尚德宪郎

君诗如长江,浩浩积潴汇。

纵之泻千里,所过不可界。

又如百货集,光采照圜圚。

铦铓干莫锋,温润琚瑀佩。

变化发令姿,富博骇群睐。

郁孤留十日,山水各献态。

振衣千仞颠,謦欬答秋籁。

涉溪螺斗惊,窥谷杞根吠。

群峰如故人,拄杖静相对。

尽追坡仙游,踏破山浪翠。

吟工压木容,气正失恒魅。

知君青云士,胜迹犹所爱。

经济满胸中,领览暂方外。

不同牛山登,流涕感谢代。

五羊屹霜台,掾檄促今迨。

悬知众器陈,政复待殷鼐。

古来成功人,所贵志慷慨。

文奎动遐极,爽气破炎霭。

九月霜露严,整驾俶高迈。

便同南溟鹏,俯谢蜩鴳类。

形式: 古风

和张子明学录三首(其一)

比竹无至情,焦桐无馀滋。

和音发清润,婉恋令人思。

奇蘤倾众目,矫然出藩篱。

物理终有合,恨无音与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张子明学录三首(其二)

白云岂不洁,或谓无其芳。

斗柄岂不高,或谓难挹浆。

高洁自皦皦,傝褥惊堂堂。

倚杖久无言,飞云度横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