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东津山长

吴兴学法遍诸华,吾道元无迩与遐。

今日谁能留下马,古人犹自酹先茶。

肯开燕豆惊流俗,共喜皋比得当家。

入手新诗惟重拜,颉颃那得并飞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吴兴广泛学习佛法,我的道路原本不分远近。
今天谁还能留住骏马,古人尚且会为先贤敬酒。
愿意打开宴席以惊动世俗,共同欢喜皋比(虎皮)成为主人。
新创作的诗歌只有深深敬拜,怎敢与天上的飞霞争艳。

注释

吴兴: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郡。
法:佛法。
诸华:指各地,华夏之地。
吾道:我所遵循的道路。
元:本来。
迩:近处。
遐:远处。
马:骏马,比喻杰出人才。
酹:洒酒祭奠。
先茶:先贤的茶,表示尊敬。
肯:愿意。
燕豆:丰盛的宴席。
流俗:世俗之人。
皋比:虎皮,这里代指有威望的人。
当家:掌管,主持。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重拜:深深敬拜。
颉颃:较量,竞争。
并飞霞:与天上的飞霞相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和任东津山长》。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赞美,以及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尊重。

"吴兴学法遍诸华,吾道元无迩与遐。"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在文学上的造诣和传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吴兴" 指的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之一,"学法" 则是指学习文学的规律和艺术。"吾道" 强调了诗人个人对于文学道路的坚持和信仰,而"元无迩与遐" 则表明这种追求不仅限于现实世界,更跨越时空,达到古今的交流。

"今日谁能留下马,古人犹自酹先茶。" 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古人的智慧和贡献依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尊敬。在这里,"留下马" 可以理解为留下名声或事迹,而"古人犹自酹先茶" 则是说古人虽然已经不在,但他们的智慧如同倒下的酒,依旧散发着香气,值得我们去品味。

"肯开燕豆惊流俗,共喜皋比得当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文学上的交流。"燕豆" 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高雅的宴会,而"惊流俗" 则表明他们的文学聚会超越了世俗的平庸。"共喜皋比得当家" 强调了朋友间在文学追求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皋比" 指的是古代贤人皋陶,他们的美德被后人传颂,成为品格的楷模。

"入手新诗惟重拜,颉颃那得并飞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所赠诗篇的珍视和敬仰,以及对友情深度的赞叹。"入手新诗" 指的是接触到朋友刚写下的新诗,而"惟重拜" 则是表示对这份文字的尊重和欣赏。"颉颃那得并飞霞" 中,"颉颃" 可能形容声音或状态,而"那得并飞霞" 则在比喻上,形容朋友间的情谊如同云中飞翔的霞光,高远而美好。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个人追求的坚持,也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享受文学之乐的场景。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汴教耶律伯明

翩然来自旧京华,历数山河不谓遐。

往事已空惟重黍,玄谈未了更浇茶。

南游句好俄惊座,东道情深未忆家。

也欲卫州门外去,一声长啸入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陈无逸木犀

秋旻金气正高张,并作西风一夜凉。

何处杯中无白堕,如今扇底有黄香。

自惭老蘖如犀秃,却笑春花为蝶狂。

胜赏清吟两奇绝,吴山横过即仙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碗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孤雁

如何苦作断肠声,度尽关山失弟兄。

万里他乡谁是伴,单栖半夜若为情。

嘐嘐每叹众人薄,落落孤将一意行。

只恐影沉湘水后,更无来者继高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