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竹檀栾翠,孤峰杳霭青。
山楼随诘曲,石路上青冥。
云色移时合,钟声隔水听。
似闻堪避世,游子未尝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林间竹影婆娑、翠绿欲滴,孤峰在远处轻纱般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之感。山楼蜿蜒曲折,石阶通往那片仿佛与天相接的青冥之处,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云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聚散,时而浓密,时而稀薄,给这静谧的山景增添了几分动态美。钟声从对岸传来,悠扬而深远,仿佛穿越了山川湖海,直达心灵深处,引人遐想。
最后两句“似闻堪避世,游子未尝经”,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寺院的向往之情,似乎这里是一个远离尘嚣、可以避世修行的净土,但对于那些未曾涉足此地的游子来说,却是一片未知的神秘领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乘兴随所适,出郊聊泛然。
青波能照发,白鹭巧迎船。
老树悲秋雨,高风急暮蝉。
孤城隐不见,落日暝浮烟。
不踏城南陌,从春及素秋。
萧条非复昔,顾眄莽堪愁。
白露蒹葭老,清风兰杜幽。
佯狂惊楚俗,应识棹夷犹。
高岸看为谷,通波几覆城。
橧巢非太古,野俗竞偷生。
雨逐行云过,山依返照明。
楚歌摇落际,更动北归情。
三年不相见,万里比何如。
闻道词曹掾,新承选部书。
弓裘传习在,簪笏抗尘初。
努力人间世,毋为薄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