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六日西阁昼寝

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

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

清切掖垣峻,深沈云阁虚。

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

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

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

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

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

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

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六月二十六日西阁昼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圣贤之道的不满,认为在治理国家方面,普通人的智慧或许更有用处。接着,“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表明了诗人愿意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清切掖垣峻,深沈云阁虚”描绘了官场的高耸和空虚,与后文的“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形成对比,突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表达了对浪费和虚度光阴的自责,以及对古代先贤勤俭节约精神的敬仰。

“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定位的困惑,既非纯粹的官员,也非彻底的隐士,面对外界的评价感到迷茫。最后,“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强调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生活的偏好,与功名利禄保持距离的态度。“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入仕的反思,感叹时间流逝,未能及时回归自然生活。

“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借以表达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结尾“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引用晋代张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而思故乡鲈鱼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季鹰一样,适时归隐,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苦雨二首(其一)

洪河滔冀州,大陆日夜摧。

天时普阴沴,飞雨皆北来。

崩腾乱云雾,顷刻不暂开。

通衢为深渊,高堂生苍苔。

稼穑日以没,民生一何哀。

微禹既已矣,我其为鱼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苦雨二首(其二)

独坐空堂上,漏湿无与娱。

晨炊烟不然,败灶将生鱼。

被服蛙蠙衣,出入螺蚌居。

里闾杳相绝,滔滔水渐车。

安得双羽翰,超然谢泥涂。

形式: 古风

久雨三首(其一)

繁阴过五日,积雨迷九天。

衣冠亦泥涂,陵陆成深渊。

忘屦已乘橇,舍车始思船。

曰余蹈沧海,良知时适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久雨三首(其二)

清渠彼涓流,通逵此夷坦。

风云瞬息间,江汉倏生眼。

渊源讵能问,浩荡颇可惮。

白日蔽九霄,吾行幸当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