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再呈何公》,通过描绘何公在汉中的功绩与影响,展现了其在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上的卓越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开府”、“功名何武称”、“军储遮海过”、“兵气向秋澄”等,不仅展现了何公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其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首联“几年开府汉中丞,去后功名何武称”,开篇即点出何公在汉中的任职经历及其离任后的巨大影响力,暗示其治政之效显著,如同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何武,留下深远的功业。
颔联“荆楚军储遮海过,潢池兵气向秋澄”,进一步描绘何公在军事方面的成就。通过“军储遮海过”形象地展示了其在后勤补给上的卓越组织能力,而“潢池兵气向秋澄”则以秋天的宁静景象隐喻战争的平息,暗示何公成功地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颈联“尚书北斗天喉舌,司寇西曹帝股肱”,将何公比作朝廷中枢的关键人物,比喻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如同北斗星指引方向,又如司寇(古代官职)辅佐帝王,是不可或缺的支柱。
尾联“耆旧即今推济美,清朝剑履坐相仍”,表达了对何公德行与能力的高度赞誉,以及对其在当今社会仍然受到尊敬和推崇的肯定。同时,“清朝剑履坐相仍”这一细节,可能暗含着对何公虽已离任,但其影响依然深远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何公事迹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卓越才能,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贤能之士的尊崇与期待,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