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景

伐竹搆江亭,深宵听浪声。

随风疏欲断,和月到无情。

忽讶琴书冷,真从几案生。

波臣应共语,籍籍颂高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边竹亭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通过“伐竹搆江亭”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诗人亲手搭建竹亭于江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贴近自然、远离尘嚣的氛围。接下来,“深宵听浪声”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耳边只有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随风疏欲断,和月到无情”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和月赋予情感,风似乎在夜晚变得稀疏,几乎要断绝,而月光则静静地照耀着,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冷漠。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或超然。

“忽讶琴书冷,真从几案生”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琴书本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但在这样的夜晚,它们却似乎感受到了寒冷,仿佛连几案上的物品都生出了真实的情感。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最后,“波臣应共语,籍籍颂高清”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波臣,指的是江中的波浪,这里诗人想象自己与波浪进行对话,共同颂扬自然的高洁与纯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9)

王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祭惠献贝子文

天潢出帅扫搀枪,旗指东南拯火汤。

胆裂么么谈笑靖,声闻山海鼓金香。

解悬闽浙仁功溥,享祀春秋德颂长。

遗爱未忘逢善继,再来生佛裕前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复性篇

混沌之初,无极太极。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證。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敬述兹篇,用勉德行。

形式: 四言诗

台湾纪巡诗(其一)

海天咨度报皇华,蚤卜升平遍水涯。

载德行旌才出郭,暖烟晴竹已家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台湾纪巡诗(其二)

节旄高插引晴岚,人拥花骢弛辔衔。

拜罢耆童回道左,纷来朱履又青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