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急胡尘暗九州,岸巾长啸一登楼。
故园却忆桐孙在,薄宦端为荔子留。
湖海以南兵尚斗,犬戎不死祸难休。
似闻推毂皆飞将,盍有清谈谢傅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画面,风起尘飞,胡沙弥漫,整个九州被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诗人登上高楼,只见岸边长啸声响,这啸声似乎带有一种哀嚣与无奈。接着,诗人思念故园,那里有桐孙(可能是亲友的名字),而自己却因薄宦(官职)之故,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留在这里。
湖海以南的战争仍在持续,犬戎(敌对势力)的威胁并未消除,这些祸害和灾难似乎无休止地困扰着人们。诗人听闻战鼓声响,仿佛所有将领都在飞奔,却唯独没有清高的谈论,也许是在感叹谢安、傅玄等人的风骨之美,在乱世中保持一份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期的无奈和对于理想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将领的赞赏,以及对当下清谈者缺失的慨叹。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氛围的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谷雨都无十日间,落红栖草已斑斑。
晓烟未放屋头树,春涨欲浮天际山。
翠盖萦风沉远坂,渔舟惊浪落前湾。
钟声认得林边寺,岁岁篮舆独往还。
清秋聊命驾,细雨独行山。
浅淡烟云里,回还紫翠间。
病多新觉老,心懒旧能閒。
宿遍山南寺,何曾兴尽还。
有约来何晚,行吟溯远风。
老怀清似水,双鬓乱如蓬。
晤语非无得,疏慵政略同。
秋来湖上集,只是欠单公。
分携六换禁城烟,梦也慵飞到日边。
綵笔尚怀貂可续,冰衔时许雁遥传。
紫薇院静君宵直,绿苧村深我昼眠。
会向急流归亦好,双筇同访幔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