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斋庐坐久柝声稀,百辟趋跄谒寝帏。
祀典夐非千古并,儒臣已是八年违。
四山云气长依树,五夜霜华欲满衣。
共指昌平认归路,寒城灯火望中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斋庐中长时间静坐后,周围环境的寂静与庄严。通过“百辟趋跄”这一细节,展现了对先祖的恭敬与虔诚。诗人感叹祭祀礼仪与传统的隔阂,同时表达了对身为儒臣的自我反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山间云气与霜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的深沉。最后,“共指昌平认归路”,既是对先祖陵墓的指向,也是对人生归宿的思考,而“寒城灯火望中微”则以微弱的灯火象征着希望与温暖,给人以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历史、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不详
月华星彩满瑶坛,雪后风微夜不寒。
十里旌旗千帐列,两街灯火万人看。
回廊有径斋庐远,大地无尘辇路宽。
二十年来瞻盛礼,始从簪绂候鸣銮。
星分虎帐护行宫,烟合龙香烛上穹。
九奏箫韶灯影下,三严钟鼓月明中。
精禋夜格诸坛肃,和气春回四海融。
共仰祝釐昭圣德,拟从周雅颂年丰。
五胙筵开仰圣颜,从臣叨列殿东班。
云开黼扆韶音动,雪映銮墀扇影閒。
醉浥流霞倾北海,歌传湛露祝南山。
掖垣散步东风里,携得天香两袖还。
白玉桥东迥绝尘,小轩深贮十分春。
药阑雨足参苓茂,花径风恬杞菊新。
刁约未归仍有坞,苏耽如在岂无邻。
满怀拍拍皆生意,何用悬壶寄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