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采之不盈把,怊怅暮忘饥。
此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芙蓉花和清澈溪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濯濯清涟漪"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溪流清澈、波纹细微的情状,让人仿佛能听见溪水轻柔的流淌声响。
芙蓉花在这里不仅是美丽的象征,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平凡而美好生活的向往。"采之不盈把"表明即便是简单的采集行为也不能充盈双手,寓意着自然赋予的丰盛与无限。而"怊怅暮忘饥"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忘却了时间和生活的忧虑,连食欲也随之淡忘。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释放。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茅亭水溜四周遭,花木经春一一高。
却望西山隔江水,径思一叶泛云涛。
东风吹得绿成阴,积雨初收柳絮轻。
记取湘中最佳处,橘花开时香满城。
枕边风雨过今春,起步园林已绿阴。
更向坡头望湘浦,水云无际绕遥岑。
月榭当湖景最奇,故人千里寄新题。
背栏看字成相忆,何日能来步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