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铁桥道人(其二)

相逢少林僧,剑法将传子。

绕身若电光,声如风雨至。

良马名铜龙,雄鸡悍无比。

慷慨少年场,报仇兼雪耻。

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

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铁桥道人(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展现了对侠义精神的颂扬与对个人自由意志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一位少林僧人与年轻武士相遇的情景,通过剑法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快速而有力的战斗艺术,仿佛电光石火,声势如同风雨交加,生动地刻画了武艺的高超和战斗的激烈。接着,诗人以“良马名铜龙,雄鸡悍无比”来比喻这位年轻武士的勇猛与不凡,进一步强调了其武艺之精湛。

“慷慨少年场,报仇兼雪耻”,则表达了年轻武士在江湖上的豪情壮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更是为了伸张正义,为被侮辱或冤屈的人们报仇雪耻。这种行为体现了侠义精神的核心——为弱小发声,为正义而战。

最后,“丈夫苟能军,市人亦可使。何听命于人,自损英雄志。”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重视,认为真正的英雄不应受制于他人,而应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受外界约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行动。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格独立与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送铁桥道人(其二)》不仅是一首赞美武艺高强、侠义精神的诗歌,更蕴含了对于个人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送铁桥道人(其三)

立功良有命,英雄思战殁。

可惜沙场中,少君一白骨。

神仙学未成,见道苦超忽。

努力去云雾,天光自开发。

归去养生人,聪明毋自伐。

朝气若流泉,暮心如海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送陈中洲(其一)

问子游何之,长啸而不言。

民生悲局促,轻举思浮天。

寄躯于飞蓬,阳风乘飘然。

夜光无自耀,明膏不自煎。

服丹身无影,所至如云烟。

赠子寂寞床,玄虚为广旃。

行行至青原,朝夕聊安禅。

形式: 古风

送陈中洲(其二)

白发秽光仪,年华亦已暮。

如彼兰蕙芳,离披向霜露。

子才逸卿云,复有鸾龙度。

慷慨泣明珠,光辉谁不顾。

吴越多知音,而今重词赋。

闻子父兄名,新知尽成故。

行矣路方长,时时望丘墓。

莫即学苏耽,仙成上烟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为夏子题奉母图

麋鹿得甘草,呦呦鸣其麑。

儿生失慈母,匍匐将安归。

不如彼燕雏,有母教之飞。

羊羔亦有乳,乌子亦有枝。

嗟君始六岁,已抱杯圈悲。

茕茕在襁褓,黄口长含饥。

辛苦得成立,堂前怀断机。

丹青作图画,梦想存容姿。

瞻依向纨素,出入将庭帏。

如闻叹息声,俨见劬劳时。

丁兰刻芳木,日禅泣阏氏。

同怀终天恨,孝思无穷期。

庶几扬令名,以慰圣善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