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秋华亭》描绘了一幅秋日亭台的静谧美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台四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营造出一种既清幽又略带浪漫的氛围。
首句“溪上新亭绝萧爽”,点明了地点和环境特点,新亭坐落在溪边,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四檐高树碧参差”则进一步描绘了亭台周围的树木茂盛,绿意盎然,层次分明的景象。
接下来,“香浮金粟秋盈把,凉沁琼花月满枝”两句,运用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将秋天的果实与月光下的花朵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营造出一种丰收与宁静并存的意境。
“路近东山深窈窕,水通遥汉共逶迤”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道路与山水的深远与连绵,仿佛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神秘而广阔的自然世界。
“银瓶细泻深杯酒,罗扇新题小字诗”两句,将饮酒赋诗的场景融入其中,展现了文人雅士在秋日亭台中的闲适生活,既有物质的享受,也有精神的寄托。
“曲倚瑶筝声累咽,歌停翠琯舞频攲”描绘了音乐与舞蹈的场景,通过声音与动作的细节,展现出艺术的魅力与情感的表达。
“露零菡萏枝枝谢,风入梧桐叶叶吹”则是对自然界的动态描绘,露珠从荷花上滑落,微风吹过梧桐叶,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最后,“每忆天孙候河鼓,更烦星使问秋期”表达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节日和神话故事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