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阳春曲》由宋代文彦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
首句“颇伤金管遽”,以“金管”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匆匆、岁月易逝的感伤之情。“仍恨缇光促”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表达了诗人对光阴飞逝的无奈与遗憾。
接着,“四序若循环,百年如转轴”运用比喻手法,将四季的更迭比作循环往复的轮盘,而人生百年则如同转动的轴心,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永恒对立。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也暗示了生命在自然规律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佳人暮不归,兰苕春又绿”两句,通过“佳人”与“兰苕”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佳人未归,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暂时缺失或永久失去;而“春又绿”则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循环,与佳人的离散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最后,“空持绿绮琴,愁弄阳春曲”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他虽有琴可弹,却只能在心中愁绪中演奏那悠扬的阳春之曲,无法真正抚慰内心的忧伤。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难以永恒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阳春曲》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