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申涵昐的《杂兴(其一)》描绘了一位坚守清高节操的隐士形象。首句“青青岭上柏”以青翠的柏树象征诗人的高洁品性,如同山岭上的常青之木。接下来,“移植廊庙间”暗示他本有机会进入仕途,却选择了远离尘嚣,进入廊庙(朝廷)的象征空间。
“但能守清操”表达了诗人对保持廉洁操守的执着,无论身处何处,哪怕是深山之中,他都能坚守自我。诗人以“疏水卿足乐,逢迎耻厚颜”进一步强调他的志趣,宁愿享受清泉洗涤心灵的乐趣,也不愿迎合世俗,厚着脸皮逢迎权贵。
“闭门而却扫,坐卧有余闲”描绘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关门谢客,打扫庭院,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最后两句“何为长戚戚,徒使鬓毛斑”则揭示了诗人对于那些忧虑重重、虚度光阴的人的感慨,他认为不应过于忧虑,以免白发早生,表达了对人生无谓烦恼的超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和抒怀,展现了诗人清高孤傲、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