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

人间逄七月,大火向西流。

民事终嫌晚,天时始应秋。

三星低北户,万象拱南州。

箕尾同成纬,珠玑异缀旒。

金波分穆穆,银汉与悠悠。

类烛辉瑶席,疑萤度玉楼。

色连朱阁迥,光动翠帘幽。

栗烈将催候,晶荧故眩眸。

气随霜露变,事逐岁年遒。

布帛堪为褐,狐狸可制裘。

先时还有备,卒岁每无忧。

偶读豳风作,端为大业谋。

愿陈忠厚意,万一贲皇猷。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七月流火》描绘了农历七月时节的景象,以"大火向西流"象征夏末秋初的季节转换。诗人通过观察天象,如三星低垂、万象向南,联想到自然界的变化,如"栗烈将催候"和"气随霜露变",暗示着农事的收成和准备。

诗中运用比喻,如"类烛辉瑶席"和"疑萤度玉楼",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与清凉,给人以宁静而神秘的感受。诗人借此表达对民生的关注,认为适时的准备可以应对生活的变迁,"先时还有备,卒岁每无忧",体现了他的深思熟虑和忧民情怀。

最后,诗人引用《诗经·豳风》中的内容,表达了自己忠厚之志,希望自己的见解能为国家大计出谋划策,"愿陈忠厚意,万一贲皇猷",展现了其高尚的政治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自然景色,又寓含了人生哲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97)

凌云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字:彦翀
  • 籍贯:浙江仁和

相关古诗词

葛孝子诗五十韵

古云孝悌至,可与神明通。

其深入厚地,其高亘苍穹。

上广圣之治,下变时之雍。

流观孝子传,乃见古人风。

保定地清远,形胜当要冲。

天民有苗裔,良知自孩童。

氏续并明彊,道继勾漏洪。

温其玉出璞,烂兮金在镕。

岂惟竭其力,亦复殚其恭。

堂前荆树紫,阶下萱花红。

身无千钟禄,心有一寸彤。

板舆快秋爽,菜服明春浓。

常存怀橘念,每感断机功。

覆杯戒前日,温席当严冬。

但知子力尽,孰计时运终。

王纲一解纽,四海皆兴戎。

无城不兵甲,无地不燧烽。

南方乱豺虎,中泽飞雁鸿。

堪舆岂不大,仓卒难为容。

他山号明府,拔地多奇峰。

避难屡跻险,充饥晅致供。

俄然大风作,出自空谷中。

其行若有隧,其孽为召凶。

亟思逃匿地,庶保圣善躬。

朅来众黔首,过半摧霜锋。

生还访故里,旧业无遗踪。

所恃靡毫发,惟孝持心胸。

神忽凭妪体,言犹在人聪。

汝能笃以孝,吾斯启其衷。

匪为一时幸,永俾后裔隆。

易水流汤汤,金台屹崇崇。

岂无慷慨士,亦有文章公。

皆言葛孝子,不愧江次翁。

官将立华表,人岂弃黄钟。

绣衣行荐鹗,彩笔竞雕虫。

为亲捧儒檄,讲道居黉宫。

遂令燕赵俗,直与邹鲁同。

忽罹陟屺戚,已从若堂封。

哀伤动桑梓,悲惨连楸松。

诵诗后蓼莪,读礼先檀弓。

深戚养之薄,殊胜祭者丰。

端因事迹美,益见传语工。

圣世惇孝悌,淳风迈义农。

车书涀文轨,声教渐西东。

孝子复有子,承宗亦兴宗。

梧冈孤凤鸣,柏府一马骢。

移悌为长顺,移孝为君忠。

垂名照青史,应瑞踰黄琮。

我歌孝子诗,锡类期无穷。

形式: 古风

顾定之墨竹

淮南善画竹,其世宗虎头。

前身萧恊律,后身文湖州。

浓墨逼景献,健毫从澹游。

清如李息齐,劲若柯丹丘。

子昂固莫及,仲敏或可侔。

素得金错法,向背分刚柔。

兴来秪一扫,挥处踰双钩。

两叶已笼夏,风枝仍报秋。

遂令爱竹者,不必穿林幽。

尝闻维摩像,神光烛遐陬。

何如君子容,苍颜照清流。

胸中有渭川,湛水同悠悠。

载歌瞻菉咏,吾其企前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为华子宜赋山隐

招隐何处所,宛在栎山岑。

人同西岳号,地异真源寻。

履随绿玉枝,冠映青瑶簪。

罗月炯颜色,松风洒尘襟。

鍊液变白雪,烧丹成紫金。

传授龙马图,啸歌鸾凤音。

稽首希夷子,寥寥同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沈绍宗东图轩

隐候美孙子,学古将入官。

长以空洞腹,负此苜蓿盘。

轩东地颇衍,日出作愈艰。

偶得树艺术,永充朝夕箪。

种蔬不欲密,瘦地方易殚。

种蔬不欲稀,粝食味易阑。

学圃固云陋,灌园乃所安。

杞菊春可揽,葵藿时加餐。

之子方挟策,同寅俟弹冠。

不爱东门瓜,不爱九畹兰。

爱此菽水奉,宜尔萱亲欢。

有圃当耕锄,有田可游观。

一朝蠖之屈,九万鹏斯抟。

相期阆风上,高步青云端。

形式: 古风